我监控注意力的情景是怎样的?(作答要求:清晰展示自己监控注意力的场景,比如课堂听课、课后自习等,选一段不少于40分钟的时间)
时间:上午一二节课
地点:崇德楼机房
任务: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反复出现的问题:到教室时间比较晚,影响自己的学习心态。座位靠后,看不清黑板。软件操作繁琐。
应对原则:查看课本的步骤讲解,反复观看老师的演示。
我监控的过程是怎样的?(作答要求:按时间顺序,记录自己的注意力走向,自己为监控注意力所做出的努力,并展示任务执行证据)
由于前一天晚上睡觉比较晚,导致今天早上没有精神,没能及时赶上校车,到教室的时间晚了一些,短时间内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
我坐的位置在后面,老师讲课声音很小,并且由于离黑板很远,不太能看清上面写的字。但好的是没过多久老师就开了屏幕共享,直接在软件中演示操作。从这时开始,能清晰的看到操作步骤,注意力集中程度大大提高了。
听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软件使用起来很复杂,虽然有老师的演示,也不能很详细地记住。因此用手机把老师演示的过程拍摄下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进行反复观看学习。同时,书上也对软件的使用有比较明确的解释。对照课本和视频,软件的学习对我来说变得比较顺利。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觉学习效果比较好。
我监控结果是怎样的?(作答要求:展示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课程作业等,并客观评价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展示这个原则还可以用在哪里;如果效果不好,修订或增加原则)
到达教室时间较晚,没有调整状态的时间,导致一段时间内没法进入学习状态,不利于学习注意力集中。
对于复杂的内容,用手机录下老师的演示,并多次观看尝试理解,再结合课本内容完善,不仅能避免自己走神,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结:
上课前要提早准备,早一些到达教室,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对于老师的讲解要理解透彻,可借助手机等工具反复学习。对于老师没讲到的内容,可精读课本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本报告是“大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自主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的数据,数据类型是“注意力监控报告”,指导老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