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读研的变化——祛魅
祛魅
祛魅是我幻想的破灭,也是我认知的重构
在我固有的认知里,研究生应该和本科生的差距不会有特别大的。可是但我真的处在这个环境时,见识到的完全是天翻地覆的差别。如果说在大学的意义是逐渐向社会过度,那本科的生活就是天平偏向学校一段,而研究生就是天平那偏向社会的一端。
研究生更加具有学生和打工人的双重属性,同时需要应对自己的课题任务和boss的kpi,也是和朋友开玩笑说等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也是属于勤工俭学了。在职业转换的剧烈波动期,我诞生了记录一下的想法,也就是记录我的心路变化历程。
我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祛魅,同时也是祛媚。
祛除外部的魅力,祛除自己的谄媚
实验室内
实验是枯燥的,方案是确定的,结果是复现不出来的,人是活的,心是死的
在我还没入学的时候,总觉得能在实验室天天干的人,肯定很牛。还有老师,肯定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可当我真正较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实验室里的事,远没有那么复杂,可是又那么复杂。
我以为的从来不会是我以为的样子。
实验室内祛魅第一步,开组会并文献汇报。
首先就是我自己的任务吧,在我还不了解的时候,我甚至觉得看英文文献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一篇文献吗,有翻译怎么可能看不懂,可真要我完全看懂一篇英文文献时,我是真的老实了。那看得我是一个头两个大,真要感叹一句之前能看懂那些肯定是黄毛文献——容易看懂,但并没有实际作用。真正好得文献肯定是我不那么容易看懂的,或者说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
还有这组会,这真是该祛祛媚。没考上之前的想法是等我考上了,让我天天开组会也可以,一个组会就不信有这么折磨人。这下真让我开上组会了,我是服了的,那在会议室真是如坐针毡。尤其是轮到自己要汇报时,那一个星期都感觉不得劲,总感觉有事情压着。汇报文献是换了又换,总算找到自己一篇满意的了,又要重新换PPT。汇报一次感觉要花费全身的精力。
实验室内祛魅第二步,做实验并和老师交流。
在我还没接触到复杂的实验时,记忆就停留在实验课那种简单的实验,没什么难度。那个时候就觉得,研究生了会有自己的实验室,肯定很高级,实验肯定也是复杂而精密的。当自己做了实验之后,才发现那种试验台是整洁的,实验室是宽敞明亮的都是骗人的,有的只是零乱的桌面,找不到的仪器。
还有不可避免的就是和导师交流,之前觉得老师肯定很厉害,才能当导师。现在反而觉得,很多时候老师其实也不是很了解某个课题的某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也只能让学生多去看看相关文献。这也是最令人头疼的一点,明明自己也不懂就去问老师,得到的反馈却是让自己解决,就会让人产生这个老师挺下头的想法。每次和导师交流都有一种和长辈交流的错觉,我感觉可能是年龄的差距,产生的代沟。
关于学习上工作中实验室内的魅去完了,下面要祛实验室外的魅了。
实验室外
环境是一直在变的,人也是一直在变的,人是死的,心是活的
这一年的社交圈是扩大的,也是精简的一年。同样带来的是接连不断的事情,还有层出不穷的问题。
实验室外祛魅第一步,认识到人的有限性。
对自己
当我考上那一刻,其实我内心是洋洋得意的,产生了一种虚假的感觉——自己干什么都行,都不能说骄傲了,是一种无脑自大了,比如我可能会戴有色眼镜看人。当入学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算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吧,身边的人也都是不比自己差的,甚至比自己优秀许多倍的人也比比皆是,内心其实会萌生出一种挫败感,自卑感。渐渐的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万能的,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
我能有现在的这样的条件、环境,可以将很大一部分归结为运气,固然有努力的成分,但努力其实占比不大。就像面对复试,有些人遇到的老师是比较和蔼吧,有些人遇到的老师就是比较严格。有的学校会歧视第一学历,有的却不保护第一志愿。这就很明显的造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能很多人比我努力很多,确并没有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时候我都很难容自己犯错,很多事情我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不遗漏一丝一毫。就像去旅行一般,我总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提前做好的计划进行,可是每次总是对不上,要不就是车没赶上;要不就是下雨了,某个地方去不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我自己也并非是万能的,很多时候也是会犯错误,甚至是接连不断的错误。
对他人
对他人的祛魅也很重要,比如我看到漂亮的女生,可能会下意识觉得她肯定很好;刚认识老师时,觉得老师具有权威性。这都是那个人自带的光环,而影响我对其的主观判断。类似于她很好看,所以她讲的都有道理,我全部都听她的,这是主观影响客观。
过度的谄媚,总会让别人在我心中树立起一个完美的形象,这个标签是我自己贴上的,我想我也要撕下这个标签。我也认识到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没有完美的人,如果那个人在我看来特别完美,那就说明我没有完全的认识。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我是写一些自己认为自己比较好的方面,来展示自己。
成长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的有限,也是和自己和解吧
勇敢试错是祛魅的关键,有些事情真的是只有经历了才会发觉哦!原来它也没有那么好啊!
实验室外祛魅第二步,认识到事的无限性。
可能是研究生更具有社会属性的原因,很多事情突然就变复杂了很多,不像之前本科时候那种天真无邪的样子,可以不考虑其他的,那个时候可能唯一令我烦恼的就是待会吃什么。
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就拿这研一下学期来说,正处于毕业季。按理来说,我也已经经历了毕业季,不过那个时候的毕业季是随意的,我并没有抱着一定要找到工作的决心去找工作,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复试出分了。之前我也其实并没有在意工作这一方面,只是当现在想到以后研究生毕业以后,只有找工作这一条路时,就会感觉有让我喘不过气的压力。
面对的还有时间的紧迫感,和我同一届的,不管是高中也好,大学也好,很多人已经结婚了。要说我一辈子没有结婚的想法,这绝对是不可能,不管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还是来自外界的压力,都表明我如果不结婚我会死的很惨。同时还有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年纪在增长,倒也不是我有年龄焦虑,而是当我在火车上听着那些大学生谈话,我大二,04年的,会感叹一句真年轻啊。
要放在大一的时候,我绝对不敢想我此时此刻会坐在这里,写下这篇推文。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事物的发展是无穷的,以有限的自己是无法预料到很远的自己的,只能过好当下。
正如万山圈子中,一山放过一山拦
结语
祛魅是对我认知的重新构建,也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