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型皇帝,马上能打天下,马下能安定国家,与民同乐。还有他还喜欢书法,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书法造诣也是极其深厚的。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但是,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作为历史上的明君,他曾经也干过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他通过欺骗的手段得来的《兰亭序》,就是他做过最不厚道的事情。关于李世民的这件事,阎立本还曾经专门画了一幅《萧翼取兰亭图》,现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
《兰亭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即兴之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无论是文笔还是书法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是一件集艺术性和视觉性于一体的精品,对于这件来之不易的画作,王羲之甚是宝贝,他就把它留给了子孙后代。
后来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出家做了和尚,临死前将《兰亭序》传给自己的弟子辩才。中国人一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独霸的心理,辩才和尚也是如此,他把《兰亭序》看的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为了长久的占有它,他就在房梁上凿了一个洞,把画放到里面。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他才拿出来把玩。
天下太平了,李世民也开始闲了下来,作为一个书法还爱好者,他最欣赏的大家就是王羲之,当玄奘取经回来之后,他特意造了大雁塔,并且想把王羲之的字体刻在想用王羲之的字体刻在上面,于是他就四处寻找王羲之的真迹,既然是真迹,怎么会少得了《兰亭序》。所以找到《兰亭序》就成了李世民的梦想。皇帝想知道一件事并不难,他很快知道了《兰亭序》的踪迹。
此后,李世民多次派人去和辩才谈判,每谈一次,价格抬高一次。出家人最想干的事无非就是早点成仙,多看几眼《兰亭序》。这两个要求,李世民是无法完成的。反正就是谈不成。李世民是明君,是不能明强的,那只能来阴的了。他就让御史萧翼来完成这件事,因为这个人平时鬼点子最多。和李世民要了几幅王羲之的真迹就上路了。
萧翼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抛砖引玉”,所谓砖,就是他手中的几幅真迹。他乔装成一个书生,坐船来到辩才所在的寺院游玩。辩才懂书法,他也懂书法,这样一来,他们便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过了几天,萧翼眼见时机成熟,终于亮出了手里的“砖头”。两人聊来聊去就聊到了书法上,萧翼说自己有几幅祖上传下来的王羲之杂帖,不知道是真是假,希望辩才鉴别一下。辩才看了看,得意扬扬地告诉他,真迹是真迹,可惜不是王羲之最好的作品,我有《兰亭序》,鱼儿果然上钩了。辩才当着萧翼的面从房梁上取下铁匣子,拿出《兰亭序》给萧翼观看。
萧翼记住了藏帖的位置,趁某天辩才离开的机会,他就把《兰亭序》给偷走了。笔者认为,虽说这种手段是极其不厚道的,但是当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物体时,往往是没有理智的,当然皇帝也不例外,因为他也是人。所有,李世民的做法其实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