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艳#20240527日共877天】
拥有的是面试逻辑,先让别人来评判自己,核心是“被人选择”,特别容易变成讨好型人;
一个成功家庭培养孩子的人格性:孩子我要什么;拥有的是筛选逻辑,核心是“我要创造”,成为一个高价值感的个体,提升自己的能量,为了更好的创造,因为出发点不是恐惧;
只有在爱里被灌溉长大的孩子、才会有一颗乐观自信强大的内心,这几乎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你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过好好这一生,想要遇挫后绝地重生,都得靠你内在的人格而不是外在的技能;
并不是要责怪自己父母,当你已经成年,你就是自己的父母,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你重新养一遍。
主体意识实际上包含两个主要部分:第一个就是全责性(创造力);第二个就是边界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分离);
小孩子勿需刻意培养,只要不破坏,本来就有主题意识,自信的;
小孩子的创造力自成一派,不要过度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也不要过度怕脏;
尽量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小时候可以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选玩具衣服配饰绘本,形成自己选择自己负责的习惯;
在教育上没有小事,小时候孩子的脉轮没有关的要保护好;
从小建立孩子的边界感:“别人如果说你不好你怎么办,那是他说错了”;课题分离从小就要去做;
母亲的形象是和孩子的自我价值挂钩。母亲形象很重要,为了孩子你需要更好的振作起来!
孩子并不是势利和虚荣,因为8岁前,孩子都觉得自己和母亲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自我放弃的母亲,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生命本源的低价值感,这个特别的后患无穷;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人,才有创造力;
无论原生家庭如何,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故事的创造者;
爱,就是给他力量去做他自己,而不是一再的剥夺他的力量。
任何一个人背叛自己都会万分痛苦,所以请不要以爱的名义,行恨的事情。
关于全责性:哈佛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说“发现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内在的思绪态度来改变生活的外在方面,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革命。”
什么是边界感?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也就是自身的场的认知。
巨婴是会无视边界感的人;
每一个只想控制他人改变他人却不想创造自己的人,本质上确实都是巨婴,而且还不想不愿意长大;
每一个宁可被别人控制被别人奴役、本质上也是巨婴、放弃生命的主动权建造一种虚假的善良外壳;
惹事精 VS 怕事精,一个作,一个怂;
一个人越是人际关系界限模糊不清,就越难成为自己;当一个人成为不了自己,就会不停地允许和纵容别人践踏自己的界限,和无意地跨越和践踏别人的界限;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这本书中说到“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潜台词是你的病痛、情绪、健康、财富、亲子状态,第一责任人是你自己,推诿不到任何人身上去;
从那些鸡毛蒜皮中脱离出来想想自己应当如何创造吧!所以用病痛、情绪去控制他人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有一种病是治不好的,用病痛操控他人的病;
心理成熟的五大标志
1.能真实感受和面对自己的需求,不伪装逃避;
2.判断的独立;
3.决定的独立(不赖别人);
4.经济的独立(成年了,宁可弱);
5.有边界感。
在与子女发生激烈冲突时,父母常过分关注眼前问题,而看不到争吵实质,子女希望获得越来越多尊重,令人遗憾的是只要父母坚持在所有争吵中获胜,孩子就得不到尊重;
而在中国家庭里,课题黏连是非常见且可怕的,吞噬了一个家庭大部分能量;一个好女人旺三代,一个能瞎折腾的课题混淆的人则反过来耗三代;
所以说贫穷不可怕、怕的是家里有一个没完没了制造矛盾和冲突的个体;
课题独立了才能有空间看见美、看见爱、看见创造,画一个关系界限图,回归到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关系当中;
在上面图中,关系是被压抑、控制、黏连的负向结构,在中国家庭比比皆是,没有全责性和主题意识;
生命的状态,应该是优游的,不受外界搅扰,不被他人裹挟。大家彼此欣赏,却又相互独立;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孩子就会建立和恢复对父母的信任,底层不再绝望,在很深的意识层面让大人放心,勇气、力量和能量活出自己,不再被情绪、过多的杂念所裹挟,把创造当成自己;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好的教育是有心而无痕,润物细无声。
我们现代的划分更丰富细化…
教育是最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会偏离生命的轨道;
任何人只要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使用生命价值观看待孩子,任何世俗的观念都是对孩子的暴力,那样我们对待孩子就是功利的,等于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利益,孩子是无法真正成长和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