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工作坊学习又很快结束了,这次工作坊的学习我始终有一些矛盾的感觉。从来上课之前,我就既觉得应该要上课了又有些懒散不太想上课。来到课上,我好像也没有多少期待。开始课程之前,我觉得自己像缩在一个茧子里,透过缝隙懒懒地窥视着周围。不是戒备的心态,是躲避的感觉。
好在旅程班的场域总是很容易让我放松的,我也能很快从茧子里钻出来了。但是就在课程的第二天早晨,当我得知升入初中儿子并没有如愿进入想进的好班,而是分在了普通班,我就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焦虑。我的注意力总是会从课程中转移到对这件事的焦虑上。早晨的安静我没办法完成,带着焦虑和沮丧我进入了课堂。上课前许老师带着大家做冥想,我也是思绪混乱。就在冥想时,我忽然听到许老师说了一句“你为什么总是会为没有发生的事感到焦虑?”我忽然觉得老师这句话就是在问我的,我在焦虑什么?分在普通班就代表孩子不能好好学习了吗?我本来对这份焦虑会影响到上课还感到沮丧,这时候我反而能认真地面对这份焦虑了。“好吧,让我来好好看看你吧!”我在心里对焦虑说。
我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这份焦虑,它的原生情绪是什么呢?其实对儿子焦虑只是它的外衣,真正的核心是我对自己的不满意和对他人的嫉妒,还有一些委屈和气愤。是因为我得知同学的孩子进到了我们想进的班,我觉得自己很差劲,没有能力。对儿子担心只是我的派生情绪而已。用了一上午时间看懂我的这份焦虑后,我慢慢能放下它了。虽然这半天我没怎么投入课程,但我却深刻体会到了老师说的这几种情绪,也算有很大收获吧!
在做内在小孩的冥想时,我看到的画面是在一个类似破庙的房子的屋檐下,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蜷缩在柱子旁,看起来非常的孤单。可是我想靠近她的时候,她的反应却是:你们都别来烦我!我知道她就是我心底的感受,我看到了,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帮助她,我只能远远看着她的背影。
这三天的课程虽然没有像第一次工作坊那样给我情感上强烈的冲击,但我觉得它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抛给了我更多的问题。我要带着这些问题在这段时间好好地觉察,体会,好好地陪伴我的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