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国藩,两位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被今人所推崇备至。 我也曾阅读过他们的著作,比如<<传习录>,<<曾国藩家书>>, 同时还查阅了关于他们的人物传记。 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私德上无可指摘,几为完人。像曾国藩,不爱钱财,不爱女色,一生过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 在给兄弟子侄的书信当中循循善诱,教导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人所敬爱。可是曾国藩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曾剃头", 在和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骗降杀俘,屠戮无数。 还有那个众所周知的“屡败屡战”和三次自杀未遂。 王阳明也有类似事迹,具体可参考“祥符宫变”。当了解了这些之后,说实话我委实困惑了一段时间,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悖于其宣扬的道德和价值观。到底该怎么去理解这些“言行不一”?
现在终于有了一些感悟:对于其著书立说中所宣扬的道德和理念,他们平日确实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的去做到和维护。但是他们推崇的这些道德和理念只是实现其志向的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其阻碍或者有悖于目标的达成,则会被毫不犹豫的抛弃。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所推崇和宣扬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做到这些,就成为了“正义”的代言人,会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以教化民众。 与此同时,可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争取第三方的支持,孤立敌人,置敌方于不义之地,打击敌方士气和抵抗意志。最后这样做可以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凝聚己方势力,这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可是并不代表这些道德和理念可以禁锢住他们的手脚,他们不是书呆子,也不是卫道士。如果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情境出现之时,他们会毫无负罪感得选择魔。道理也很简单,想成就一番事业,哪有那么容易? 被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则什么也干不成,立下大的志向就要有大的心胸,藏得下大道大魔,至善至恶。所以老子那句话说的好,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