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亮点解决问题法
1.我们解决问题通常的思路,是先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它背后的病根是什么,然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方法不见得好使。
2.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称“焦点疗法”:完全不在乎你的过去。它不追究你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它问你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它找你的亮点。
3.找亮点这个方法可以被用在各个方面。
4.找亮点是一个既反直觉又符合自然的方法。
反直觉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总是倾向于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亮点。
自然选择和市场的规律恰恰是亮点能生存、繁衍和复制。
5.善于让手下发挥强项,而不是给人挑毛病。人最需要的是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
6.理解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理解问题,甚至可能都不需要你直视问题。
7.找亮点还有个好处是,解决方案其实是你自己发明的。
二、决策是一门技能
1.决策的能力和智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决策能力,就是你在关键当口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决策能力是可以提高也可以训练的。
2.两个东西让你选,如果其中一个又便宜又好,另一个又贵又不好,那每个人都知道该选又便宜又好的那个,这不叫决策。
3.真正的决策都是面对两难选择:这个东西便宜但是不好,那个东西好但是贵,这时候你怎么选?
4.科学决策的规律都是相同的,分三步
(1)看看手上有哪些选项
(2)评估各个选项的价值,选择价值最高的选项
(3)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列出自己的所有选项
(1)画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如同把杀伤性武器当礼宾枪用——思维导图真正的作用是把各种选项同时直观的摆在你面前,帮助决策。
(2)头脑风暴
选项越多越好,先别管可行不可行。越是天马行空的主意,越有可能成为神来之笔。
(3)有一些外行参与
君子和而不同。
我们决策一定要参考多样性的意见,但这个多样性必须是视角和思维模型的多样性,而不是利益诉求的多样性。
6.选择价值最高的选项
(1)这一步需要理性,必须强迫自己听见不同的声音。
(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3)高明的决策者会让一些人从反方面寻找证据,力图推翻自己的决定,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犯一意孤行的错误。能找到充分的理由去说服反对者,这个决策才算是成熟的。
(4)未来有不确定性,决策总是包含着预判,甚至可以说是赌博的成分。
(5)多看看别人做类似事情的时候结果如何。信息是决策的营养。
7.调整
(1)如果我们把决策看做一个做选择的技术过程,承认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那么调整决策不但不代表失败,而且还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
(2)坚持不坚持呢?考虑新的信号是否已经强到足以改变当初的决策逻辑的程度。
(3)最好的风险投资家都非常善于在果断选择和果断改变这种取舍,而低水平的决策者考虑的是付出的沉没成本、个人的威望和面子。
8.新一代学者的科学决策理论
(1)把决策参与者和决策拍板者分开
(2)把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分开
不能根据结果好坏去评价决策水平。
高明的决策者追求的不是每一次都赌赢,而是一个让赢的概率大于输的概率的科学决策系统。
(3)把决策贡献和决策者的身份分开
团队文化能影响决策水平
作为决策者,应该有一点运动员的精神,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对,别太考虑结果如何。
附:以上内容属于“摘录笔记”,出自《佛畏系统》第三章第6-7小节P138-P150,时间2022年7月7日。
小吉有言:
找亮点也是非常适用于在教学中的。一个孩子可能有很多问题,但它绝不止有很多问题。工作两年来最头疼的学生K,平常上课说话斗嘴、跑位闲聊,时不时再捉弄一下别人。但是你绝不会想到,在被推荐进步的学生中他的票数最多占全班的1/3,同样推荐语最多。“英语听力能跟上了”,“以前不学,现在努力学单词”,“积极回答问题”,“任务完成好”,“可以读单词、背对话了”,这些都是同学们的反馈,我一笔一划的记录在本上。除了学习上的改善,我更发现他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思考问题角度新颖。
最让我印象深的是一句无声的话——求求了,一定要考够60分啊!这是五年级最后期末考试写在英语演草纸上的话。我出去监考回到学校坐在办公室看到的。我立马就想到有一个广告,你不要告诉学生该期末考试了学一学吧,你要等着学生自己说出来“我不想考倒数第一”。最后他的英语成绩是C,代表30-60,没有达到目标,但我知道他尽全力了!我仍然很感激他的每一点一滴进步!
成绩很重要,但从长远来看,我觉得成绩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重要。他可能成长的很慢,但只要还在努力往好的方向发展,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老师、家长也应该相信他会变好,这样他才能做得更好。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正反馈,这样他可能建立一丁点的自信,才会从对学习的讨厌唾弃变成想要努力有“好成绩”!我对K充满信心和期待,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要知道,他最开始是C-(0-30)的水平,变成C已经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