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微子篇第十八07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大意】子路跟随着孔子,远落在后面,碰到一个老头,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头道:“你这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不认识,谁晓得你老师是什么人?”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家里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告诉了孔子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开了。子路后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又怎能废弃呢?原本是想不玷污自身,却不知隐居是忽视了君臣之间的必要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一点启示】隐士们:接舆、长沮、桀溺、丈人,无非是明哲保身,唯有孔子及弟子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终成圣成贤。为什么?只有真儒家,才能真正做到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如此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正是后来的中国脊梁,他们是见利思义、追求理想、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气神。
【浅谈】
1、如果不是子路掉队,也不会知道子路有如此高的境界与悟性,有如此铿锵有力的话语。丈人是古代对年岁与父亲差不多人的尊称,即长者、前辈,此即有名的隐者荷蓧(diao 四声,除草的工具)丈人。
2、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光说不做,五谷不分,算什么老师?可能此隐者是农家一派。子路一下子被其气势所压,知道遇见高人,恭敬拱手在田边伺候着。
3、丈人一看,孺子可教,天色已晚,带回家又是杀鸡烹黍,又让自己两个儿子出来陪坐。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报告了此番经过。孔子马上让子路返回带话给丈人。
4、这一个个历史故事,正是中国文史哲不分家,六经皆史的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不为自己而活,一定是活在五伦这五种关系中。五伦:君敬臣忠,父子有亲,夫唱妇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5、丈人高士虽知长幼有序,可却抛弃了君臣有义;隐居以洁身自好,国家民族大义放在何处?世道衰败,明君难遇,正需要我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6、一个有见解、悟道之人,却不肯出仕为国效力,不合于义;长幼人伦不废,更何况国家社会的体制礼崩乐坏吗?这种人更多是守成,缺开拓意识。象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声,洁身自好,可总不如不愿不顾及自己的形象的圣贤君子,终究是小乘而已。
7、子路认为,君子的出仕,绝不是为后世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为名为利,而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社会,行其义也,甚至自我牺牲而不顾。不能像这些高士,不敢向前淌这个浑水。大家若都如此精明,我的国,我的家谁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