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初中生已经启程,在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即综合素养——写作的改善与提升征程中,依然也必须是写作的日常化——日记或随笔写作。
然而,在一个多月来的随笔写作下来,发现两个班的学生除极少数在认真对待外,绝大部分学生是在应付式地敷衍了事地写,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或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写作畏难情绪的最让人头疼的现实。可以说,一切涉及到人的因素的事情,都是极其复杂的。就如当前在语文教学或学习当中的学生写作畏难情绪的因素也是如此。就想英国安东尼·海恩斯在《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中的“写作障碍”一节提到的:“即便是专业作家也可能经历写作障碍,所以如果学生有这样的感觉不必惊讶。”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有两种写作障碍。一种是心理上的,一种是过程上的。前者经常发生在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带入写作状态的时候,后者发生在我们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无独有偶,美国劳丽·罗扎基斯在《完全傻瓜·创造性写作》中的“写作焦虑”一节中也不约而同地如此写道:“初学写作的人很难意识到,即使最有经验的作家有时也会碰到无法将思想变成文字的困境。”因此,对于学生出现写作困难,或者偶尔陷入写作困境,都可以作如是观——不应该大惊小怪。但是,对于此种写作困境的出现,我们不应该被动接受二无所作为,正确的态度理应是坦然面对并积极主动解决。正如安东尼·海恩斯在指出了学生遇到写作障碍和两种写作障碍后,并为其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作障碍通常是个恶性循环——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去动手,但是写作障碍就是让人没法去写。”“建议他就去写,尽管似乎他能想到的所有事情都在阻止他写。”“一旦一个作者开始去写他的障碍,那么他就已经在表达自己了。”因此,他把这一节解决“写作障碍”的最直接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题为:“不停地写就是写作障碍的解决办法”。
在这里,克服写作障碍的唯一办法就是一个字:写。如果还要再加一个频率就是:反复不停地写。但是,这仅仅只是行动了而已,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为行动是解决焦虑的最直接有效办法。如果没有在这个行动上加上一个主动积极的心愿作为充分条件,那无论写多少写多久都是徒劳无功的。正如梁晓声在《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中说的:如果没有主动积极的写作态度,即使写再多,也不过是在数量上的增加而已,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提高的。因此,对于写作这种本就是人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来说,所有的写作障碍的根源都在这里:精神性与创造性。这二者的朴素迷离与不可捉摸性,再加上世界的深广复杂与人的主动内化再能动表现,就构成了写作障碍。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人只是被动地应付敷衍式地写作,这正是写作教学中最大的障碍。
同样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的作者福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曾说过:“不为‘应付生活’的写作(即超功利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按潘教授这句话来说,当下绝大部分学生的写作都不是“真正的写作”,因为他们都是应付式的,只不过他们不是应付生活,而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任务而已。但是相同的一点是:写作者以极其被动的心态进行的。所以,从写作的成果——每日的随笔(日记)作品来看,很难出现佳作,这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同时,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言语与表现》中说:“写作取决于主体建构。光有强烈的写作欲、表现欲、自我实现欲是不够的,言语主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是基础。心灵贫乏,精神枯槁,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想写,有再好的写作技能,也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文章。”这里提到的“取决于主体的建构”就是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精神锐意进取积极建设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这个,写作就是寸步难行的。何况我们当下的学生在每日的随笔(日记)写作过程中,可能连这里的提到“强烈的写作欲、表现欲、自我实现欲”都没有。还有就是产生这些“欲”的土壤——“心灵贫乏,精神枯槁”的前提。因此,在潘教授的这句话中,其实,涉及到了真正写作必须具备的三个极其重要而缺一不可的条件:心灵与精神——写作滋生的土壤的丰富与饱满;写作欲、表现欲、自我实现欲——写作心声的倾吐欲望的产生乃至强烈;写作者主体的建构——写作过程真正的执行体现与最终完成。三个必要充分条件的和谐统一,是写作得以最终完整实现的基本前提,否则就算写作者“再想写,有再好的写作技能,也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文章。”因此,写作的障碍最根本的不是技巧的缺乏,而是主体建构的不达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人说的写作最重要的是“修辞立其诚”,一个“诚”字尤其重要,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文化程度或学历层次低的写作者,但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广泛的阅读的人,依然能写出好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沈从文与巴金就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代表。这也是语文学科的自然属性的最好说明,写作很大程度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很多东西即便老师用力再大,如果学生这一主题的内心被动应付或无作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说到底,在写作上,老师的适当及时指引或因势利导是可以的,但是,即便老师在写作具备了有限的指引,或是老师的死拉硬拽,最终还是需要学生通过心灵的接受并积极主动地探索与追求方可有所提高与。无论是在阅读的广博还是在技巧的精进上,都毫不例外,如我刚毕业的一个学生汤子涵同学,在后面附上她的一篇刚发给我的创作,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她的阅读的主动与品位的追求,这就是写作者“主体的建构”之解决“心灵贫乏,精神枯槁”而夯实“言语主体精神世界的丰富”。关键的关键还在于写作主题的主动积极的心愿。
曾说过:“写作,在于一个“立”字,目的为“立言”,根本在“立心”,“心立”则“言立”。一个有“立言”主动追求的写作者,必然是一个在写作语言与思想上积极不懈追求的人。”愿你也有一颗积极“立言”之心,拥有永不枯竭的写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