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教育的内容
朱熹主张将传统封建礼教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
他从经传史籍等古代著作中择选有关忠君、孝亲、事人、守节、治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故事等,编纂成《小学》一书,作为儿童德育教材。
在《小学》中朱熹强调:“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有所以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
“三纲五常"是儿童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三纲”中对儿童教育影响最深的即“父为子纲”,而“五常”则是儿童教育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
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较弱,因此,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内容应该“知之浅而行之小者”,力求浅近、具体。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一味讲大道理,幼儿无法理解,重要的是教他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