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第一本书是《阅读,让教育变好》
序
阅读,让“自我启蒙”成为一件可能的事。
吴非说“我长期阅读各种史料,一点点积累经验和教训,逐渐学会依据常识辨识蛛丝马迹,拂去尘埃,拨开迷雾,不以他人的判断为定说,努力追寻事实;如此多年,积累出一些教训和经验,不轻信、不激动、不盲从,时间长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一些。思维方法,可能“教”不出来,即使学习,也不一定管用,必须在阅读中逐步经历、体会。观察他人的读书经验,了解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形成个人经验;于此同时,发展属于个人的阅读,多读多思,于是,“自我启蒙”便成为一件可能的事。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教育的目的》中怀特海说“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怀特海,他一生始终浸溶于人文主义精神环境中,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具有超越时代兼有人文和科学和谐发展精神,强调智力发展,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
“教育是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为此怀特海反对在教育中传授那种“呆滞的思想”,而传统学校教育恰恰经常让学生大脑接受这些“呆滞的思想”而不加以应用。他认为“要使知识充满活动,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
“通往智慧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
“教育是一个难题,不能用一种简单的公式来解决。”
“多民族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取决于工厂而不是战场,胜利将属于那些受过训练的精力充沛的强者。他们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种种条件下工作,而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就是艺术。”
国家财富的增长如果不是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是国民素质的下降,那么就无法实现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必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发展国民的智慧为目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它山之石可以攻错
首先,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其次,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的每一个变革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社会进步不要希望通过激烈的革命来完成。
再次,一个国家的母语是维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科学精神,淑世事业
艾伟这一批海归教育心理学家都带有一种“教育救国”、为国效劳的雄心,因为教育是改造国民素质的最重要手段。而语言文字是一种最重要工具,作为母语究竟应该怎样学习。青少年学习汉字汉语过程中究竟有些什么困难,历来争论不休。
“永远无法与标准答案一致,结果是让学生从小受挫折,而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不如留一点时间去读书,甚至读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