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
今天下午在线学习了北京朝阳区举办的“聚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观摩了小说节选《小英雄雨来》、小古文《杨氏之子》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三节精品课,听取了张龙校长对三节课的点评。整个活动用时三小时零六分钟,节奏紧促,扎实有效,受益匪浅。下面,提炼三节课中的优质资源,作为我今后课堂教学努力的导向。
一、依托课后题,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
《小英雄雨来》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吴洁老师利用课后习题1设计主问题“请同学们运用批注的方法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描写可以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从而引导学生聚焦重要语句或重要段落,使学生懂得通过抓重点部分或提炼关键信息来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而第二节《杨氏之子》,陆铭老师也是依托课后习题2设计问题:杨氏之子“甚聪惠”体现在哪里?从而落实单元目标——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语言建构能力
三位做课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思维意识和语言建构方面的培养。《小英雄雨来》里吴洁老师设计的“说说雨来是怎样由一个淘气的孩子成长为小英雄的”、“给文中三处对还乡河的描写搭配合适的音乐”、“回顾过去或展望未来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等环节;陆铭老师在《杨氏之子》里设计“默读对话,思考:听了孔君平的话,杨氏之子是怎样想的?在学习单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他的思维过程。”环节;张龙校长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设计说说从诗句中看到的画面,以及引领学生学习读古诗一要读出弦外之音,二要品出诗中之意的过程等,都给了学生思维和建构语言的支架,使学生有枝可依,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物细无声地得到提升。
三、训练扎实,让学习真正发生
好的课堂,不是看一节课老师交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在三节课中,做课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小英雄雨来》中老师设计了从体会雨来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来谈一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杨氏之子》中老师设计的读一读学习单上的小故事,文中哪些机智的语言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芙蓉楼送辛渐》中老师交给学生“读古诗,一要读出弦外之音,二要品出诗中之意”的学法,并用《墨梅》一诗来检验落实学法等,都充分体现执教者多学生学习效果的印证。
四、多篇联读,广开视角,让课外阅读随时发生
《杨氏之子》教学中联读了《世说新语》里另外一篇小古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中联读了古诗《春夜喜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墨梅》。这样的教学设计紧跟2022语文课程标准的步伐,广开视角,让学生课外阅读随时发生。
五、关注标本,让整本书阅读自然渗透
《小英雄雨来》作业推荐课后阅读小说《小英雄雨来》,《杨氏之子》推荐阅读《世说新语》,《芙蓉楼送辛渐》建议课后搜集陶渊明、苏轼、闻一多等名人故事,感受他们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过好整本书阅读这一环。
总之,三节课里亮点多多,举不胜举。它给了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导向,那就是真正高效的课堂,过程一定是有起伏、有冲突、有辩论、有思维的,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在相互探讨的,在有思维含量的氛围中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才是语文课堂应该有的样子。
追逐梦想,向光而行,聚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