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中,第一自然段中提到了教学中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儿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在本次的一个线上教学中,我体会特别的深。每天上完课,每天的下午都在不停的督促小孩的学习作业,不停的打电话,老师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已到了一个崩溃的边缘了。那么我们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儿童对学习的冷淡。
在儿童第一天入学的时候肯定是带着寻求知识的火花的,所以,当儿童跨入学校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可是对比我们学校的一个教学状态,那么一年级当中,我听到一个一年级学生说我不喜欢学语文,那可能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去发展孩子的一个学习愿望,没有进行智力教育,把他的思维套进了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了。怎样去改善这种状态呢?我想应该去保护他们求知的欲望,多一些探究,多一些趣味。
书中提到,他们在儿童入学的前一年里就开始进行对儿童的智力教育,他们会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去,在他们面前展示出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依存性的具有多种多样的行为差别和各方各面。带领他们去观察世界,看见世界,不成为一个消极的观察者,而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由此便产生了活的思想。对比我们的一个教育状态,我真的发现,好像我们的学生就是一个消极的观察者。我想到如何改善这种状态呢?不能一天从早到晚把他关到一个教室里,或者是校园里,应该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回到家里去观察身边的景物。让他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而不是老师架构的一个框框里。我想复课的第一天,我应该带着孩子们用好奇的心情,期盼的眼神领着他们浏览一下我们的校园。
保护孩子的学习愿望,除了让他们看见真正的世界,观察世界,还可以进行独立阅读。之前在教学中,我提倡让孩子们多读书,多读书,但是只是仅限于是说说而已,真正在实施上效果并不好。原因可能是广泛的阅读,不能带给孩子一个深入的思考,不能给他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我可以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让他们反复地去阅读一些书。比如我们的语文年级下册,推荐阅读书目是《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们反复地去读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篇章,每天晨读的第一件事是每日一读的分享,那么,孩子们的这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引用到课堂,反映到他们的平时的学习状态上,学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情感怎样去感染其他人呢?那就是创作。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不能独立去创作,或者是不太愿意去创作。那么就需要老师自己写一篇关于使自己激动入迷的事物的作文,这样传达给孩子们的创作的欲望会更加强烈。目前我们班的一个习作状态就是要么不敢去尝试,要么就是不愿去尝试,那么我希望用我的创作行为来带动孩子们,希望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想在创作上尝试一下自己的力量。那就需要我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写作。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我们刚刚说的观察自然,独立阅读与创作,这些都在滋养着孩子们的学习愿望。然而,追求知识的过程与儿童的自尊感是密不可分的,也要求我们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并保护孩子们的自尊感,却是非常惊喜而微妙的工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孩子们的脑力劳动对象必须是够得着的,既是他们可以理解的,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他们才能有成为一个快乐的思考者,从中获得自尊感。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也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有时候要把一个子引到一个胜利的高处,像文中引导有娜那样,需要花费一星期两星期甚至更多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有巨大的耐心,对儿童的创造力充满信心。在我们班有好多后进生,就像文中的尤拉那样,反思一下,我对后进生的工作做的并不很好,我也非常有耐心的去引导他们,但是在让他们获得自尊感上,偶尔的鼓励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老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他们一个思维状态和精神状态,并及时地引导。
是啊!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求有巨大的耐心,对儿童的创造力充满信心,否则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愿意主动的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