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夏,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到卧室,伸出手摸着长孙无忌的下巴,看着这个他最爱的女人的哥哥,社稷辅臣,一时无语。长孙无忌哭的稀里哗啦。
李世民对他们二人说:“我把日后的事全都交付给你们了。太子仁孝,你们是知道的,请帮我好好辅佐他。”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你不用忧虑天下事。”
李世民痛苦了呻吟了一声,又对褚遂良说:“无忌对我是尽了忠心的,我据有天下,多是他的功劳。我死之后,不要让奸谗之人离间他和太子的关系。”然后命褚遂良写好诏书。
不久,李世民病逝,李治继位即唐高宗。然而,李治完全忘记了李世民死前的叮嘱,忘记了长孙无忌的功劳,把他的舅舅置于水火之中,使其死于非命。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拓跋皇族后裔。年轻时他和李世民是朋友,后来妹妹又嫁给了李世民,俩人关系非常好。李渊一起兵,长孙无忌就投靠了他,在李世民帐下效力。
长孙无忌颇有计谋,跟随李世民征战天下有功,成为统筹军需的官员。但是要说长孙无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献计玄武门。
当初,李建成、李元吉阴谋杀害李世民。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抢先动手,又联络房玄龄、杜如晦商量计策。最终,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进玄武门平息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变乱。
李世民因而被立为太子,孙无忌升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是帮助他登上帝位的头号功臣,又是大舅哥,因此格外礼遇,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卧室。
李世民在位期间,长孙无忌多次担任宰相之职。有人秘告李世民,说长孙无忌权力太大,地位太高,李世民不理睬,依旧对长孙无忌偏爱,并给以信任和重用。
李世民想起开创帝业的艰难,功臣所做的贡献,命令为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绘制肖像,陈列在专门为表彰功臣而修建的凌烟阁中。长孙无忌位列功臣榜第一位。
太子李承乾获罪被废,李世民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苦于长幼顺序而犹豫不决,长孙无忌使其彻底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长孙无忌又留守国都处理政事。
李治继位后,最初对舅舅长孙无忌也颇为重视,提升为太尉,让他主持门下省政务,恩遇非常。由于旱灾,长孙无忌上表请辞,李治多次下昭开导,不同意,并亲自到他家探望。
但随着一个人的入宫,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宠,李治很头疼,到感业寺进香,发现了老情人武则天,当即召入宫中,武则天成功的干掉了王皇后和萧淑。
李治准备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每次都说不行,李治就派人秘密的赏赐给他金银宝器一车,绫罗绸缎十车,让他高兴。皇帝贿赂大臣,也是没谁了,但长孙无忌依旧说不行。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也亲自到长孙无忌的家里,多次贿赂请求,长孙无忌都严词拒绝了。长孙无忌让李治问李世民临死前托付的大臣褚遂良,褚遂良也不同意立武氏为皇后。
李治不听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谏,最终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为长孙无忌接受了赏赐却不帮她,怀恨在心。许敬宗猜到了武则天的心思,就指使别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李治起初并不相信,但是武则天和许敬宗频频进言,说长孙无忌谋反,痕迹已露,危害甚大,李治禁不住煽动,最终都没有对质审问长孙无忌,就把他去职削爵,贬到了黔州。
几个月后,李治让人复查案件,许敬宗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让审讯人员使用酷刑审讯,长孙无忌受不住折磨,自缢而亡,儿子及亲族相继被流放,就连服丧的同族也遭到降职流放。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李治初期的政治,也因此保留了贞观之治的遗风。
但因武则天事件,长孙无忌不合李治心意,被奸臣设计陷害,褚遂良也自身难保。李治忘掉了李世民的嘱托,听信谗言害死了长孙无忌。从此,政权被武则天夺取,唐朝差点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