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教学反思

      上一周对本节的内容进行了新课的教学,让学生们认识了用手来进行测量,并学习了新的描述词——拃,也进行了测量课桌有多高的实验活动。

      本周我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对《用手来测量》进行一个回顾和拓展。首先我想让学生们回顾拃的含义,相当于做了一个随堂测评。我随机点实验小组的编号,然后他们用手比出“一拃”代表的意思(大拇指和中指直接的长度),13个班的测评结果我还是比较满,稍微弱点的班级只有4、5个学生比划错误,学生们掌握的还比较好。

      接着继续探讨测量课桌的高度的测量结果,学生们的测量结果出现6拃、6拃半、8拃等等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1:我们的手大小不同。学生2:我们的课桌高矮不同。实验的理想状态是要求课桌都是一样高,但我仔细看了看还是有稍微高一点和矮一点的桌子,于是对于证实出现不同测量结果是因为我们的手的大小不同的结论有点点不能让学生信服。于是我增加了一个测量科学书长短那条边的小实验,科学书都是一模一样的,测量结果出现最多的是1.一拃半;2.两拃;3.两拃半。在来探讨原因,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是因为小手大小不同。看来要灵活运用教具,对课本中的小实验做优化和增添。

      最后我给每个小组发了四只小恐龙,让他们进行测量,测量的方式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但是出现了一个描述性错误的问题,有一个小一点的恐龙如下图,它的长度并不足一拃。我故意让同学们描述它的长度尽然每个班都是出现了一下相同的错误性描述:1、零拃半;2、一拃半;3、半拃半;4、一拃。经过进一步的纠正和解释让同学们明白了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半拃。

测量小恐龙1

测量小恐龙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一课就是一个主要活动——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高度,从学习“一拃”——预测课桌的高度——直接用手测——借助纸...
    石慧杰阅读 10,264评论 1 0
  • 聚焦部分:测量使比较更准确。本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前概念,已经知道测量的一些方法:纸带、尺子、书、手等等。探索第...
    linzi111阅读 6,107评论 1 0
  • 本周我执教的内容是1上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自从发现课后测评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教学的好处后,我对课后...
    艳小明阅读 5,503评论 1 2
  • (感谢柳雪的实录速记) 课前准备:课本、直尺和铅笔 生:背诵我们的约定 师:看一下我们昨天的作业 师:这是我们昨天...
    侯慧hh阅读 5,939评论 0 1
  • 本周一年级上了第二单元我《用手来测量》这一课,对纸带的应用有了新的想法,现分享给大家: 为了让学生体验相互合作的过...
    tcshow阅读 4,498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