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从家长、老师或其他人那里,或多或少习得了一些限制我们生命的教导,因为习以为常,甚至感觉不到痛苦的存在。比如为了光盘,我一般会进行扫尾,然后吃撑了吃胖了吃得不那么期待吃饭了。要认清有害的习惯并将它们转化成对生命有益的认知和行为,需要我们投入巨大的努力和觉知。
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我们就要熟悉“需要”,并且有能力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连结。在我们的文化中,要做到这两点是困难的。我们不仅从来没有学过“需要”的知识,我们的文化也往往不鼓励我们觉察需要,而是把“需要”看作为消极的,有害的。一个人有需要会被认为不够好或不成熟。当人们表达自己的需要时,很容易被贴上“自私”“索取太多”的标签。
因此,通过区分观察与评判、认识感受背后的想法或需要,并以清晰的行动语言提出请求,非暴力沟通让我们更有能力在每一个当下觉察那些家族我们身上的文化制约。若要摆脱这些制约对我们的束缚,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看清他们。
当我们评判自己时,便是在远离自己的需要,更无法采取行动来满足那些需要。因此我们感到压抑甚至抑郁,这说明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失去了连结。比如说觉得我应该做一些事情,做到一些工作,才能让别人感到满意的时候,我就很烦躁,就不想行动。 换一种句式重新表达:“当……,我感到……,因为我有……的需要,因此我想要……”会没有那么焦躁。比如:当我被安排做一些我不擅长的事情时,我感到焦虑和担忧,因为我有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和认可的需要,因此我想要更好地学习怎么样上手这些事情的练习,想要一些成长的时间和试错的机会。(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否符合要求,但这样一说就感觉自己好像是没有那么焦虑不安了,也算是我的尝试吧。)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关注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和他人有什么问题。摆脱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纠错的习惯,能更好地创造更加平和的心境。多加练习,帮助自己将接触到的负面信息转化为感受和需要,从而改善和自己的沟通,做到不和自己生气,然后不要和别人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