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览,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宦官,一个专治不服的“官二代收割机”,一个把“贪污”玩出花的“职场老油条”。他和张让、赵忠并称十常侍,但比起其他“低调敛财”的同行,他更擅长“高调作死”——不仅抢田夺宅、强抢民女,还亲自导演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党锢之祸”。今天咱们用大白话聊聊这个东汉最会“搞事情”的宦官,看看他到底是“真反派”还是“职场疯批”。
一、 发家史:从“梁冀杀手”到“贪污之王”
侯览的发家史堪称古代版“宫斗逆袭”:
- 起点低:山阳防东(今山东单县)人,自幼被阉割入宫当杂役,靠端茶倒水混日子。
- 关键转折:桓帝诛杀外戚梁冀时,侯览作为宦官集团核心成员,参与策划政变,事后被封为“高乡侯”,还升任长乐太仆(类似太后保镖)。这相当于职场上“临危受命,立功升职”。
- 贪污巅峰:他抢田夺宅的疯狂程度,连后世史书都直呼“离谱”——夺民田118顷、宅381所,还仿照皇宫建16处豪宅,连坟墓都修得比帝王陵寝还豪华。更绝的是,他强抢民女当妻妾,甚至挖坟掘墓占地方,活脱脱“黑帮教父”既视感。
骚操作: - 他哥哥侯参当益州刺史时,专挑富裕百姓诬陷“谋反”,抄家敛财,前后抢了数亿钱。被太尉杨秉弹劾后,侯参在回京途中自杀,但侯览却毫发无损,还官复原职,堪称“顶风作案不入狱”的典范。
- 督邮张俭举报他贪污,他直接截胡奏章,还反咬张俭是“党人”,逼得张俭逃亡流窜,连带害死数百名士族,史称“党锢之祸”。这操作,像极了现代公司里“员工举报领导,领导反诬陷员工”的职场黑幕。
二、 权力策略:专搞“朋党”还专治不服
侯览的权力手段堪称东汉版“职场潜规则”:
- 专治不服:
- 济北相滕延敢抓他家仆人,他直接告状,逼滕延下狱免职,还让皇帝夸他“大义灭亲”。
- 张俭敢挖他老娘的坟,他直接诬陷张俭是“反贼”,连带株连李膺、杜密等名士,制造“党锢之祸”。这种“小题大做”的手段,堪称东汉版“秋后算账”。
- 朋党操控:
- 他和小黄门段珪勾结,一起抢田占地,仆从强抢旅客财物。被济北相滕延抓了几十个,他照样反咬滕延“滥杀无辜”。
- 党锢之祸中,他捏造“朋党名单”,只要和李膺等人见过面、聊过天,就能被定罪,甚至牵连亲属门生。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比现代“网络水军”还狠。
- 皇帝宠信:
- 桓帝和灵帝都对他言听计从,甚至允许他“僭越宫制”建豪宅,连坟墓都修得比帝王陵寝还豪华。这操作,像极了现代领导对“红人”的纵容。
三、 结局:被弹劾后“自杀保镖”
侯览的结局堪称东汉宦官的“经典剧本”:
- 熹平元年(172年),有司弹劾他“专权骄奢”,皇帝下诏收回印绶。他选择自杀,成为十常侍中最早“主动退场”的人。
- 对比其他宦官:
- 张让、赵忠是被袁绍追杀后投河自尽;
- 曹节是被袁绍追兵围困后投河;
- 侯览则是直接“畏罪自杀”,显得格外“识时务”。
职场玄机:
侯览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一旦被查必定死路一条,所以选择“自杀保镖”,既保全家族,又让皇帝下不了手追责。这种“自裁求生”的手段,堪称东汉宦官的“终极保命技”。
四、 历史评价:反派还是“时代病”患者?
侯览被后世骂作“党锢之祸元凶”,但细看他的故事,发现他不过是东汉政治腐败的“缩影”:
- 制度性腐败:
- 东汉宦官年均贪污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7%,侯览只是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那一个。
- 他哥哥侯参抢钱数亿,官场无人敢管,反映出制度早已崩坏。
- 士族与宦官的恶性循环:
- 士族集团(李膺、杜密等)批判宦官,宦官集团(侯览、曹节等)反咬士族,最终导致双方互相残杀。这种“黑化-反黑”的循环,让东汉加速灭亡。
- 个人悲剧:
- 侯览的疯狂敛财和诬陷,实则是为了巩固地位、对抗其他宦官集团。他像一颗被权力腐蚀的“棋子”,最终被时代洪流吞噬。
结语:一个时代的“权力病”标本
侯览的一生,是东汉宦官集团的缩影:他们既是权力游戏的受益者,也是制度崩坏的牺牲品。他抢田夺宅、诬陷忠良的“作死”行为,背后是东汉末年“官场黑化”的必然结果。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当一个社会陷入“贪污合法化、诬陷常态化”的深渊时,没有人能逃脱被历史唾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