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or“社牛”不仅是网络上的时髦热词,更是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社恐”顾名思义就是对社交恐惧的人;“社牛”则是“社恐”的反义词,指的是对社交无所畏惧,能在任何场合中游刃有余社交的人。
因为社交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来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会更有优势,所以不少家长都希望能将自己的小孩培养成“社牛”,即便不能成为社交小达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恐”。
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我女儿现在一岁半了,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有些胆怯,就算是我们提醒她要和人打招呼,她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的,所以我就有些担心她会有社交恐惧症。
为此我看了不少相关书籍和资料,还咨询了专业人士,希望能在社交方面给予我女儿一些正确地引导。
据资料表明,想要改善这种情况的话,关键是要抓住孩子的社交敏感期,而孩子的社交敏感期一般表现在2-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着非常强的探索求知欲的,并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家长可以抓住这一敏感期就可以为孩子以后的社交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好我女儿也快要进入社交敏感期了,同时相信不少家长都有和我一样或类似的情况,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做了一大堆功课后,准备如何更好地抓住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吧!
1.家长要多观察孩子
我们已经知道2-6岁的孩子处于社交敏感期,所以如果你家的孩子正处在这个阶段,那么,对于孩子的社交情况就要家长多加留意了。
比如孩子和其他人的相处情况,孩子向家长倾诉的社交困扰,幼儿园老师反映的孩子的社交问题等,家长都要多多关注,只有做到这一点,家长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给予孩子所需的帮助。
2.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引导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从容应对各种社交问题,所以社交的时候即便遇到困难,有些孩子可能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了。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主动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要多帮助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3.家长要起到示范作用
在孩子的社交问题上,家长的一次示范或许会比无数句的说教都更有效,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示范。
比如,家长在和其他人相处的时候,要表现得落落大方,积极主动,这样无形中也会感染孩子,或许会让孩子面对社交的时候更加主动;
当孩子想要交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场景模拟、交友对话,这样当孩子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就可以模仿这次的对话去交朋友,不至于无话可说。
如果孩子还是不够自信、不擅长社交,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多练习几次,同时多带孩子去实践,去和同龄小朋友交往,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的。
“社牛娃”也不是天生的,关键还是后天的培养。
所以,只要家长能够抓住孩子的社交敏感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帮助他们,那么,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不会差的,反之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的话,再想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