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27天。
今年是2021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被称为“红色年”。因为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末的日子。
为了纪念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日子,学校举办了很多的活动。小朋友们如果了解过去的历史,参加活动的时候会更有感受。有一个绘本就可以帮到我们,它的名字是《闪闪的红星》。
这个故事诞生是比较久远了,上世纪70年代,它就已经出现了,后来它就一路“开挂”,被改编成各种的广播剧,还有电影。它的热度和今天的顶流比,那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差。它为什么能这么经久不衰呢?
不仅仅是因为它里面的小主人公潘冬子,根正苗红,小时候被地主欺负,后来又成长为红色小将。还因为它有两个特别大的优点。
首先,它第一个优点是它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一打开书就能感受到里面的人物,浑身都流淌着那种特别真实、朴实的情感。孩子一看到就特别容易被带入进去,不需要我们家长特别地去给他灌输说“哎呀,这个是红军,我们要跟着他们走”。
作者李新田老师,他说当时他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的是看了很多红军的这种真实的生活写照,比如像里面的小主人公,他小的时候被地主欺负,后来爸爸就去参加了红军,临走前给他留下了这个闪闪的红军的红星作为念想。
他后来就去找这颗红星,找爸爸,像这些情节当时都是有历史写照的,像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再比如政治部主任鲍宪智的儿子,他们都有这段真实的历史经历,特别是当时还有一个小孩儿,他是江西革命根据地一个红军的儿子,和故事里面小主人公的经历是非常非常相似的。
他小的时候也一样被地主欺负,然后爸爸参军给他留下了一顶红军帽,这个帽子里面就写着爸爸的名字,后来这小孩儿就天天看这个帽子,越看越觉得内心产生了那种很坚定的信仰,我要去找爸爸,我要去找红军,后来真的就凭这个帽子跟爸爸就相认了。
这些真实的历史,他进入到这个故事里面来,我们的孩子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情境,他再去参加这个活动,讲述这个历史的时候,他内心就是那种真情实感。
第二个优点,是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小主人公形象潘冬子,他可以说是智勇双全的小榜样,孩子们看到这个故事主人公就会非常地崇拜他,尤其是看到他智勇双全斗地主的环节。
当时国民党封山了,就不让红军吃盐,那吃不上盐不行。这个小主人公就想到了一个真的很绝妙的高招,他就把他的衣服脱下来,然后浸泡到盐水里面,这样再穿上这个衣服的时候,红军不就有盐吃了吗。
看到这些情节,孩子们内心会很认同这个主人公,就开始幻想“哇,要是我是他,在当时我会怎么办呢”。其实,这就是一种投射,就相当于孩子们也进入到这个故事里面来,和里面的小主人公真的是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那个历史时代。
所以到了故事最后,不光是主人公他成长为红军小将,咱们的孩子阅读完这个故事,内心也好像跨越了这个时空,经受了一场非常非常特殊的红色文化的洗礼。
可想而知,就是以后他再参加这种红色活动的时候,其实内心他会有多么蓬勃欲出的那样的情感。这就是这个故事两个特别大的优点。发现了这两优点,我们怎么结合这个绘本,同时又不局限在这个绘本里面,可以跟孩子更好地读出更多的效果,让他以后再参加这种红色的征文比赛的时候特别有话说。这里推荐三个办法。
第一个方法,是讨论法。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个故事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你觉得红军和地主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你是故事里面的小主人公,你会去寻找红军吗,为什么?
问这些问题,就是帮助孩子对那段历史能形成一个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我们去灌输给他,这样也能够实现孩子对红色故事有一个深度阅读。
第二个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去探究一下那个历史阶段,那个历史名词,比如什么是红军,什么是国民党,什么是共产党。其实孩子读故事的时候遇到这些名词,他会有一点点困惑,但同时他又特别感兴趣。
第三个方法,就是我们带孩子出门旅游的时候,别忘了打卡一下那个红色景点。没有什么比这种实物教育更让人觉得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