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
——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
陶渊明的《责子》一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深情与期望。诗中充满了对儿子们学业不精的责备,但更多的却是对他们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喜爱与包容。
诗中,陶渊明以自嘲的方式开篇,描绘了自己年事已高、体力衰弱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子们学业不佳的忧虑。然而,这种忧虑并非简单的责备,而是蕴含着对子女未来的深切期盼。
《责子》一诗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陶渊明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他借责子之名,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的渴望和对子女成长的关注。他的责备中透露出对子女深深的爱意,这种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供养,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