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参加了Jeanne博士带领的邓肯舞-荣格心理类型之舞工作坊。之所以想尝试这个工作坊,一是好奇舞蹈与心理学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外,自己属于比较走脑型的人,很希望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更好的让心灵,思想,情感与身体连接。我越来越相信,一个完整的生命需要将思想,身体,心灵和灵魂贯通。
“舞动是一种艺术,通过动作表达着人类的灵魂,也奠基着一个完整生命概念的基础。” ----邓肯 (现代舞之母)
在介绍荣格的性格倾向类型时(MBTI),Jeanne引用了荣格的哲学:Fertility comes from your inferior function, we need to seek in our inferior function to become complete. 简单说就是:做自己不擅长的,人生才完整。
听到这句话,我乐了。这不就是我坐在这间教室里正在做的事嘛! 从MBTI性格倾向分析的类型来说,我比较偏于ISTJ型,内向,注重细节,思考和条理型;相对应的是外向,直觉,情感和随性型。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人都认为我是外向型。因为当今社会,特别是商业领域,比较偏爱外向思考型人才,所以我是被“培训”成了外向型。其实骨子里,我是通过和自己的连接获得能量。
步入中年之后,我开始慢慢更清晰的察觉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惯性,不再满足于停留在思考,细节和条理中。一方面是感到无聊,另一方面坚持一种模式让我的人生进入了瓶颈期。我意识到我想更多探索自己不擅长和陌生的领域,比如:情感,直觉,随性,还有连接身体的智慧。
来到邓肯舞集的场域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不擅长”。 我们25位学员,大概只有我和另外两位是第一次参加,其他都是“老学员”了,其中还有几位是专业舞者。和她们在一起舞动时,我才感到自己身体的僵硬。 老师特别强调,邓肯舞讲究的是曲线美,所以腿和手臂做动作时,都不可以出现直线。 我老被旁边同学提醒,你胳膊或胳膊肘角度太直了,要弯出曲线来,我却很难找到这个感觉。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一下,胳膊肘不能有角度(包括平着)。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刚有之,而柔不足。
我本来以为自己动作还算是比较协调的,但是音乐一起,老踩不到点儿上。在这个场里,感觉自己变丑小鸭了,连小白都不够格,简直就是菜鸟里的菜鸟。 而且我是极少数几个思考型性格的学员。我暗暗窃喜:来对地方了。
有一段舞叫生命之河,用蓝色的绸子表现三段河:童年,成年,老年。 生命之河在永不停息的流淌,我们要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我们是如何降生到了这个世界,进入到了生命之河里,自己童年和成年的经历,以及想象自己老年以及死亡-离开这个世界时的状态。
我通过身体的表达对自己有了几个重大发现。 我是很开心来到这个世界的,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的童年是自由的,快乐的,玩儿的很嗨。但是,我发现自己的动作里缺少被母亲的关爱以及和同伴儿的连接,好像过早的进入了独立期。 我之前有些朦胧的感觉,想到由于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而且又是独生子,缺乏和父母以及小伙伴的连接。但是当身体表达出来的过程,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内心对于爱和伙伴的渴望,以及没有被满足的缺憾。
怪不得我的行事风格是比较关注事,而不怎么关注人。
改变的第一步是觉察,既然知道少了什么,根据缺啥补啥的原则,自己要多给自己关爱,多和自己的情感连接。而我发现,脑子知道和身体感受到的程度完全不同。我在做教练的过程中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很多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就是做不到,直到让身体体验到。我猜所谓“30天养成一个习惯”,最关键的是让身体产生肌肉记忆。所以,教练过程要想走的深,让蜕变更加迅速的发生,一定要加入身体层面的体验。
不过,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不一定是一个完全快乐的过程。
工作坊结束的最后一天,大家要在两百多人参加的动作分析年会上做一个汇报演出,本来我是要参与其中一个“火炬舞”的演出,这是一段非常有力量节奏特别清晰的舞蹈。我跟着另一位老学员在第一排带着大家跳。我想反正我看着她的动作,她做啥我跟着做就好。结果演出当天,大家排练了两遍老师都不满意,然后说有的人节奏是乱的,如果你感觉自己找不到节奏就请自动下来。 我当时没觉得老师说的人里包括自己,因为音乐的节奏非常清晰。又一次排练我边听音乐边用余光看着旁边的同学,但是步子全乱了。离排练结束不到30分钟,还有好几个节目都没有排好,老师直接对着我说“岩,你晕乎了,跳的动作完全是乱的,你下来,换一个老学员上! 否则后面跟的人也全乱了。”当着所有学员的面,我就这样被拎了出去。走下场时,老师也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说了句:“抱歉”。
我灰溜溜的下了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玻璃心碎了一地。刚刚才感到对邓肯舞的热情好像被浇了一大瓢冷水,刺啦一声过后只剩下几缕青烟了。旁边一位候场的同学肯定也感受到了我的沮丧和羞愧,她着补了一句:“老师现在很焦虑。” 我木然的坐了一会儿,又继续投入到了接下来的排练里。 排练结束回家的出租车上,我还是感到心情很沉重,好像被人当面扇了个耳光,那种羞愧感有点儿如影随形,甚至还有点儿愤怒,有一刻我脑子里涌出一个冲动不想参加晚上的演出了。
但又一想,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再说,本来就是为了好玩儿和探索,演的好还是不好也不怎么打紧。 这种受打击的经历也是一种新体验,也许是想教会我点儿什么。 比如:共情, 转换负面情绪。
这么一想,反而心情放轻松了许多,开始对今晚的汇报演出有了一些新的期待。去之前,花了半小时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我发现化妆对心情很有帮助。一旦感觉自己变美了,连心情都好了起来,也更有自信了。
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虽然时间很仓促,但大家都很投入,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 有很多观众看的热泪盈眶。
回顾过去五天的舞动体验,我被身体的语言和智慧震撼到了,同时也完完全全的沉浸在音乐和舞动的美的流动中,有好几次我都跳哭了。 同时我深深感受到“做自己不擅长的,人生才完整”这句话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做自己不擅长的”特别符合当今领导力发展的规律。我做高管教练时,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让你取得今天成就的东西,无法帮你到达下一个高度。 有很多客户,之前比较善于思考,关注事,比较倾向“说”; 而他们要想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蜕变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需要发展的恰恰是他们之前不擅长的部分: 情感与直觉,关注人,更加注重“听”。
现今时代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需要领导者有机融合看上去对立的品质:既能说,又会听;既关注事又关注人;既能思考又可以连接直觉;刚柔并济;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Jeanne总结的特别好:Tension of these opposites creates the sacred middle ground, when it comes together becomes transcendent power. (在两个对立面的张力之中创造出神圣的中间地带,当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时蕴育出来超越的力量。)
做自己不擅长的,需要探索精神,也需要勇气和坚毅。 因为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失败和失望。只要坚守住六个字“不怕,不急,不停”,回到初心,生命就会更加完整。
每个人都是多面体,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才能发现更多不一样的自己,创造出超越的体验。好比钻石,完美的钻石至少要有58个切割面,才能让光无论从哪个角度照射,都可以发出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