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主观意象如何写诗?

先来看看穆旦的《春》这首诗。

摘两行。“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绿色的火焰”是不是一个主观意象?

它不是客观意象,但很接近客观意象“绿色在草上摇曳”,只需把“绿色”换成“绿色的火焰”,客观意象就变成了穆旦写的主观意象:“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再看一个例子。洛尔卡的诗句,他在《凝滞,最后的歌》中写道:“月光的光芒/敲打着黄昏的铁砧。”黄昏的铁砧”是不是一个主观意象?

你能直接看见“黄昏的铁砧”吗?除了靠想象别无他途,必须把黄昏想象成一块铁砧,对不对?但这样说特别有诗意,不是吗?这样就规避了“黄昏是美丽的”“黄昏给大地染上了红晕”等陈腔滥调。

继续看洛尔卡的诗,“月亮的龙骨/冲破紫色的云雾”,如果把它还原为实景,诗人不过是说,“月亮冲破紫色的云雾”。这句话有那么一点诗意,但不浓烈,因为它是客观意象,正是“冲破”带有的情感色彩,才使这个客观意象有了不多的诗意。但洛尔卡一旦用替换,即用“月亮的龙骨”替换“月亮”,就立刻使这句话新鲜起来,诗意浓烈起来。

示例

他看见大海→他看见大海的邮戳

(关键替换:大海→大海的邮戳)

水将水撞响→水将它的银鼓敲响[插图]

(关键替换:水→水的银鼓)

你能用眼睛看见大海的邮戳吗?当然不能!但你能把海上的波浪想象成邮戳。“水将水撞响”的场景,大家常见,你读到这句话不会感到新奇,但如果做一个替换,把“水”替换成“水的银鼓”,再将“撞”换成与“银鼓”更匹配的“敲”,这句原本很普通的话,就脱胎换骨,成了一句很棒的诗。

有没有发现这类诗句的写法并不复杂,暗含着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叫“错搭模式”,我为错搭模式总结出了一个公式:A的B。这里的A和B,分别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正因为不太搭界,普通人没事不会把两者搭配在一起,所以,我才称这种搭配叫错搭。

错搭,即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旧的事物。

过去人们把那些能用新眼光看待旧事物的人,称为天才,认为只有天才看旧事物时,才能看出新的神奇景象。或者未受教育驯化的孩子,他们的天性中尚有“天眼”,能看出云不是云,云像羊、马、牛、龙、山等等,能看出太阳不是太阳,太阳像橘子、张开的嘴、红痣、红包等等。

求证:

如果说“我的心”行不行?乍看也符合上面的公式“A的B”,对不对?但细究会发现,这里的A是“我”,B是“心”,显然“我”与“心”太搭界,不符合错搭的要求,心是我的一部分,因为这两个事物太相近,就难以产生新鲜感和诗意。

如果说“我的月亮”行不行?当然行!月亮那么远那么大,与“我”根本不搭界,说“我的月亮”就有新鲜感和诗意。

总而言之,这种模式很简单,只需把两个有相当距离的事物,搭配在一起,就会产生诗意。

比如:“蹬腿的舌头。暴君的钟。”[插图]蹬脚与舌头有关系吗?暴君与钟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可是放在一起就意味无穷。这种“前言不搭后语”式的组合,只要你的脑袋稍稍松绑,就容易写出许多,比如,风的手、雨的钉子等等。

另外,还有第二种模式,即“A是B”的模式。本质上也是错搭,“是”还可以替换成“像”“如”“似”“属于”等等)。“是”可以迫使读者先接受A与B等同,再去挖掘为什么,这样使得诗人对比两个事物时,可以变得肆无忌惮,不必再如“像”那样,必须拘泥于显而易见的相似。

如:

“夜晚是烧尽的烟头”。

“蝴蝶是秋天不肯落地的落叶”。

“昨夜的雨是你多年前晒过的阳光”。

第三种写诗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用事物B重新解释事物A。还是要求事物A与事物B不太搭界。我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诗句模式③”,也戏称为“B解释A”。

诗句模式③(或叫B解释A):用事物B重新解释事物A(A与B不太搭界)。

若A是一事物,B是另一事物,且A与B不太搭界,用B重新解释A,就会产生诗意。

诗歌就是要你脑洞大开,得习惯把彼此不沾边的事物,扯到一起。有这种“扯到一起”的能力,才叫写诗。

拉康在《宗教的凯旋》中说的,“所有新的意义只能从一个能指对另一个能指的替换中产生,这是隐喻的维度,由此现实承载诗歌。”

如:

“飞越国界的候鸟群/不必持有护照”。

用一个事物解释另外一个事物,方法很简单,你先想一个事物,再去想另一个隔得远的事物,当你能找到两者有一点关联,你的解释就会合理起来。

如:书店嵌满了思想的珍珠。

所以,

写作中的对与错,与现实中的对与错,根本不是一码事。比如在诗中,两个事物搭配在一起,只要能产生诗意,它们的搭配就是对的,不管与现实相去多远。

所以,

很多文学“发现”,就是需要挣脱生活的束缚,你越是能没心没肺地胡想、错搭,就越是能打开一个诗意的世界。写诗也可以理解为纠错:把一扇扇被生活锈死的门,重新打开。

所以,

让一个人或某个事物,去做他(它)做不到的事,诗意就会诞生。

诗句模式④:让A做A做不到的事。

具体步骤如下:

1.写下事物A;

2.列出A做不到的事;

3.硬让A去做。

如,

音乐厅里响起一个国家

那里,石头比露珠还轻。

如,

猫头鹰扇动翅膀

并继续苦思冥想。

如,

银河在解冻。像一只

纸扎的筏子,月亮在渡河。

本篇文章用一句话作结:

诗人是世界未公认的立法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