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
以《秋天》为例
《秋天》是一篇极短的写景散文。但是,文章虽短,逻辑却很严谨。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里共有两句话,是顺承关系的逻辑。第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合句。写出了秋天的天空“高”“蓝”的特点。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有一点像顶针,但不是很规范的顶针,这样的写法使得这两句话衔接得更加紧凑、自然。这一段写的景观是“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接着来看: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作者由天上写到地下。这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写。第一自然段写“蓝天上”,这里就写“蓝天下”了:“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从蓝天上的白云写到蓝天下的稻田,这两个自然段衔接自然。接着写稻田里的稻子。这里两句话也都是顺承关系的逻辑。这两句话衔接也很自然。接着来看: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起到“过渡”的作用。写完了“稻田”,要写“池塘”了。因此,用“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来过渡。接着写池塘这里的风景。第一、二句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衔接更加自然。作者要写的“池塘边上的梧桐树”的风景。第三句写梧桐树叶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第四、五句写到梧桐树叶和小动物之间的联系,写得童趣盎然:小鱼可以把落在水里的梧桐叶子当做伞,小蚂蚁可以把落在岸边的梧桐叶子当做运动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作者展开了富有童趣的想象。接着来看: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这里写的是“稻田那边”的风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里也有过渡的作用。“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这里是写实;后边的都是作者的想象。上一段的想象和这一段的想象,都富有童趣。这个想象也很合理。因为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转凉,燕子作为一种候鸟,他们须要到南方去过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