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刚跨学科教学的科学新老师,上第一堂课时非常忐忑,深知科学素质的重要性的我,也有些担心自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害怕自己耽搁了学生的成长。
目前是刚接触小学科学教学,有幸跟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虽然有些知识点看起来很简单,我看似也明白,但还是尽可能查阅确认,包括实验仪器都一一让自己先熟悉,毕竟从前的我基本也没见过这些仪器,所以也像学生一样有些新鲜感和期待。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语言直观加上图片直观,尽可能帮助孩子们理解水与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课前并未实际操作两个实验,课后认为尽管看似简单的实验还是得提前实际操作,才能切实体会实验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且可将实验结果带到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动力。
目前还没有听前辈们的课,教案、课件ppt等熟悉后,看网上相应教学视频再结合自己个人风格开展教学,不确认自己的一些比喻是否恰当,比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时,以自己身材的胖瘦给孩子们参考,“胖胖的康老师和瘦瘦的康老师是不是都是康老师呢”;在说明水的形状不固定时,用两杯相同水量的水分别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和一个圆柱体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水的形状是否相同,等等。我尽量在确保正确交流知识点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目前课堂出现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情况有:
①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容易发呆走神;②个别知识面广、基础扎实的学生课堂中易激动、抢答、打断别人说话;③学生提的有些问题我一时无法确认的回答,等等。
反思改进的措施可以有:①关注“说”和“听”的学生,分配具体不同任务,比如“听”的学生可以担任“小老师”角色,认真倾听发言,发现错误点,举手补充纠正,并及时给予认可鼓励;②重视课堂常规,尤其因为是新老师,相互都有观望、试探阶段,要在一开始就“立正”常规,严格中轻松、快乐学习,比如表扬、激励正面的言行;③课前备课要更加全面,熟悉教材教案和课件ppt,精炼语言,组织好衔接语,尝试预判更多学生可能会好奇的点、可能会发散思维的点;锻炼教学机智,学会更灵活地回应学生,比如一时答不上的问题可以再抛回给学生“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呢”等等,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不怯场,精神面对课堂,面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