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被击中
边塞诗中一种常见的情绪就是思乡。常年戍守在外,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关于故乡的记忆被唤醒。我们来看看李益的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外,霜一样的月光照下来,沙也变白了,像雪一样。一个白茫茫的世界。这两句诗给人一种安静悲凉之感。正是因为安静,才能听得清楚远处传来的芦笛声。
“不知何处吹芦管”,正是因为不知何处,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会在毫无防备之时被击中。这是异乡的音乐,这是异乡的声音。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在月光下,眼泪从他们的脸颊上慢慢流下来。这个声音在提醒他们,即便已经熟悉周围的一切,但自己仍是异乡人。
“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个“尽”字,就把征戍之苦,离乡之久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征人一夜无眠,没有一个人不往家乡的方向看。可是如此远的距离怎么会看到呢?他们只能看看天上的月亮罢了。毕竟这是他们与故乡唯一的联系了。
月亮连接着他们与远方。
君莫笑,君也莫流泪
这一部分我们来看一首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人将镜头聚焦到一杯酒上,酒是葡萄酒,杯是夜光杯。通过一个局部我们就可以想象整个宴会的盛况,奢华、快乐,但两者搭配在一起又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觥筹交错、光影迷离。
“欲饮琵琶马上催”,催,是催酒的意思。宴会上有琵琶伴奏,催酒助兴。刚刚举起杯子催酒的琵琶声就响了起来,那就更要一饮而尽了。不光要一饮而尽,因为兴致好,连喝了几杯,才有了下面的这句话。
“醉卧沙场君莫笑”,他说见笑了啊,一口气喝了这么多。恐怕一会要醉倒在沙场上了。一会要是在战场上醉倒你们可不要笑话我呀。不过要笑也没有关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倒在了战场上,你们看见几个人回来过呢?
这首诗妙就妙在诗人有意模仿了一个人的醉态,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施补华说这首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悲伤是掩藏在玩笑下的。诗人笔下的主人公真的醉倒了吗?只能说,他是想醉倒的,倒了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了。如果唐代的葡萄酒也是深红色。那么一个酩酊大醉卧倒的将士和在战场上战死的将士从直观上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呢?这首诗,将人生的极乐和人生的大悲隔的很近。醉倒的造型和战死的造型也非常相似。
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易逝的,尤其是在这种自己不能左右的生死关头,那就不如多享受一点快乐吧。
这首诗里的情绪很复杂,有想要喝酒忘忧的渴望,有忘不掉的悲凉,有装出来的豪迈和戏谑……这些情绪混杂在一起,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