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明玉
这是我第三次当班长,相较于前两次,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也有了新的收获和成长。
1、开营前的准备工作
(1)自我介绍。和前两次一样,这次我也准备了自我介绍。在我看来,班长的自我介绍非常重要,而且要在加上学员之后就及时发过去。
这样可以让学员对班长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如果班长的自我介绍中有一些比较亮眼的成绩,也能在学员心中树立一个"威信",让学员知道,班长是有能力带领自己的。
同时我还会在自我介绍后面加上一些关于如何冲榜、三大天团等信息。经过前两次的实践,发现可能是内容过多,很多学员几乎都不会看完。所以这次我删减了大部分,只留下了“入营三件事“,主要包括置顶微信群、修改昵称以及小程序打卡等在刚入营时必须知道的信息。
经过测试,发现反馈不错,相较于之前一个一个提醒修改昵称和指导小程序打卡,这次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回复学员的其它问题。
(2)相关话术准备。最近两期好像都不再提前给出学员的微信号,所以无法提前加上学员,但由于已经准备好了相关话术,比如训练营的具体课程安排,每天要花多长时间学习和打卡等。所以当晚在连队群里加学员的时候也能应付过来。
此外,我还专门整理出了一个《初入训练营十问》,集中整理了一些学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优秀学员和精英学员?”、“群里消息太多,如何才能不错过重要消息”等。
(2)每日作业小贴士:因为我已经参加过好几期训练营,作业也做了很好次,所以我把自己写作业的经验都整理成了每日作业小贴士,在每天早上7点多群发。
主要包括每日作业的内容以及作业思路,还有一些大家要避免的坑和一些鼓励的话。有好些学员都反馈说小贴士很有用,有助于梳理作业思路。
(3)学员表格。提前做了学员表格,包括学员的职业,兴趣爱好,在训练营的目标等。充分了解每个学员,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根据学员的职业和平时回复消息的间隔时长,推测学员的空闲时间,有针对性的催作业。
(4)听课、作业打卡等相关事项。每次都会有学员不知道在哪里打卡,在哪里查看其他学员的作业和排行榜等问题,所以这次我重新录制了一些操作小视频,还加了解说,手把手教学员如何进行操作。这样就省去了很多回复的时间。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引导学员修改小程序的修改,改成班级-学号-昵称的格式。这样做只要输入班级就可以检索到班上所有学员的作业,极大的减少了搜索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醒学员完成作业后发给班长,形成一个闭环,也能更便捷的指导学员修改作业。
(5)制定这一次班长的目标。上一期没有拿到优秀班长,这一次我的目标还是要拿到优秀班长,争取带出6个优秀学员,同时对于有潜力的同学再辅助对方冲总榜的精英学员。
此外,及时耐心地回复学员提出的所有问题也是我的目标之一,要及时给予学员鼓励和支持,第一周就要建立起学员对于写作的信心。最后,写出自己满意的原创长文,争取中稿。
(6)其他。在每次结营后,我都会挨个收集学员对我的班长工作的建议,然后根据上次的反馈,我做了一些调整:
比如冲榜的相关信息也要在第一天就通知到,因为很多班长都反馈过,落下了之后积分几乎是追不上来的。
2、第一周工作内容总结+第二周工作目标和计划
第一周我的主要工作成果如下:
(1)作业打卡。本周我们班没有全勤打卡,总体打卡人数趋于稳定,持续打卡的学员已经培养起每日学习的意识,不用催作业也能完成每天的课程学习。另外还有3位同学长期缺卡,这周继续攻克。
(2)优秀学员。第一周我们班有3位学员获得了优秀学员,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3)解疑答惑。对于学员们有疑问的地方都及时耐心地给予答复,直到学员满意为止。同时每天坚持群发作业小贴士。
(4)下周计划。首先是优秀学员,对于排行榜上有希望获得第二周优秀学员的学员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辅助对方冲榜。
其实是打卡率。要重点关注缺卡的学员,如果还是没办法拉回来的话,第三周基本就拉不回来了。最后是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服务好每一位学员。
3、本周思考
(1)打破知识诅咒
什么是知识诅咒?
知识诅咒来源于《让创意更有粘性这本书》,意思是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举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例子。
我妈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辅导我做家庭作业,奈何我的数学特别差,经常会在十以内的算术上出错,所以辅导过程总是不太愉快。
往往都是我妈被气得吃不下饭,而我全程就在她的怒吼下流着眼泪,担惊受怕,不知所措。
现在想来,这都是受了“知识的诅咒”。在我妈看来,十以内的加减乘除再简单不过了的,她会算,所以压根就无法想象不会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可在我看来,我刚学数学,还处于懵圈的状态,完全不知道如何运算。
知识诅咒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比如已经会开车的老司机完全无法想象自己不会开车的样子,识文断字的我们也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会有什么感受。
在训练营当班长的时候,我同样也感受到了知识诅咒,比如我无法想象自己不会使用小程序打卡是什么样子。
前面提到过,这次班长的准备工作我做得很充分,结果也几乎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学员出现的所有问题我都有预料到,并及时进行了解决。而准备工作做得如此充分都是因为我在不停的打破知识诅咒。
即我一直都在不停的想象如果自己是一个刚进群、什么都不懂的学员,此时我会有什么需求?我哪里会不懂?我希望班长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这样去想,我就知道自己作为班长该做什么了,也就知道如何着手去做开营前的准备。
具体要不懂到什么地步呢?比如这次有学员问到“什么是推荐语?”、“为什么要带着推荐语发到群里?”这些问题就是我之前不曾设想到的。
因为我已经把带推荐语发群这件事想当然了,觉得学员进了群就会知道怎么做,这就说明我设想得还不够。
作为班长,如果没有当过学员,可能就真的不知道学员具体会有哪些需求。可咱们训练营的班长都是从学员升上去的,刚好就可以利用这个身份的转换去打破“知识的诅咒“。
破解知识诅咒的核心就在于:不要想当然,不要在心中预设结果。真诚、赤裸的把自己放在和对方一样的位置上,试着去理解对方的需求。
如此,就能知道对方所想,然后一切行为围绕对方需求去做,就能更好更快的解决对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