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犯错误了?别慌,学会成长型管教,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笑笑今天骑了一个新的滑板车到楼下玩,嘟嘟看见了也想玩。但是笑笑十分爱惜她的新滑板车,不愿意分享给嘟嘟玩。嘟嘟情急之下,就向前一步想抢过来,笑笑也是毫不示弱,紧紧护住滑板车。于是嘟嘟就动手打了笑笑一下。
嘟嘟很快就被妈妈制止住了,带回了家。嘟嘟妈妈回家之后很生气,打了嘟嘟的屁股,并让他罚站。嘟嘟很不服气,哭着说:“为什么你们能打我,我就不能打别人?”
妈妈愣住了,一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告诉嘟嘟:“因为我们是大人,大人才能教育小孩子。”
嘟嘟说:“那我下次就去教育妹妹!”妈妈这才意识到打孩子的问题。
这样的养育情景,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呢。孩子犯错误了,我们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好像并没有学会下一次如何面对同样的事情,也没有在这一次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在《成长型养育》一书中,作者提到我们提倡管教的养育方式。与惩罚不同的是,管教对孩子是一种培训,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通过惩罚他们的不当行为,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
那么我们如何在成长型养育中管教孩子呢?一起来看看书里提到的三个方法吧。
一,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
嘟嘟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缺少了很多与嘟嘟一起亲子陪伴的时光。嘟嘟每天放学后在家自己玩的时候,觉得无聊了想找妈妈陪一会,可是妈妈还没下班。
有一次,他故意装肚子疼,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早点下班回家。因为他们班有个小朋友和他说,肚子疼的时候,妈妈在家陪了他一整天。
孩子都想获得来自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陪伴,如果我们疏忽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通过一些负面的行为,比如装病、破坏东西等来获得我们的关注。
其实对孩子给予积极的关注,并不需要我们全天候的陪伴孩子。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度过,放下手机,专心陪伴,允许他主导事情的发展,这样就够了,会让孩子感到他获得了足够的爸爸妈妈的关注。
通过这样的陪伴,孩子会变得更容易合作,而不是通过负面的行为给父母找事。
二、通过假装游戏让孩子获得同理心
嘟嘟抢走了妹妹手里的娃娃,妹妹大哭起来,妈妈很生气。但是这一次她没有马上打骂嘟嘟,而是花了点时间进行深呼吸,然后对嘟嘟说:“现在,我变成妹妹了。”
然后,她把嘟嘟手里的玩具抢走了,挑衅的看着他。嘟嘟一时愣住了,有点委屈。这时妈妈说:“被人抢走了玩具,就是这样的感受,刚刚妹妹也和你一样,感到非常委屈,非常生气。这种感受是不是很不好?妈妈相信你下一次不会这么做了,对吗?”
嘟嘟点了点头说:“妈妈,我想给妹妹的娃娃穿一件披风。”
妈妈笑了:“原来是这样,那下次你想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先告诉妹妹,不能直接抢她的玩具。”
嘟嘟认真的点了点头:“嗯!”
假装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前预演一些还没有发生的情况,并且教给孩子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在孩子还没有遇到激烈的社交冲突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处理这样的冲突。
当孩子的行为冒犯到别人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体会一下被冒犯的感受。这样的假装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感同身受的处理一些社交当中会遇到的问题。
三、定好规则并坚持下去
嘟嘟不小心把牛奶撒了,爸爸说:“赶紧收拾了。”,妈妈问:“嘟嘟,怎么回事?”,奶奶说:“没事没事。”,说着就要去收拾地上的牛奶。
爸爸马上制止说:“让他自己收拾,自己做得事情要自己负责,不能惯着他。”“小孩子哪会收拾这些,还是我来吧。”奶奶说着已经把地上的牛奶收拾好了。
这样的育儿场景在你家发生过吗?家里有好几个育儿成员,每个人的育儿观念不一样,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做法不一,对孩子也不能形成很好的教育。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一定的规则内行事,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并且这个规则要前后一致,不会因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育儿成员而改变。
当我们提前向孩子表达了明确的希望,那么她就会在这个框架里自由的探索和活动。例如嘟嘟把牛奶撒了,那么就是要他自己承担责任,去把地板上的牛奶打扫干净。
这样的规则就是在明确的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面对失误应该如何弥补,通过弥补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就是成长。
当孩子犯了错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是成长型养育的重要方面。我们不是通过惩罚孩子,让孩子不断通过“试探规则的边界”来知道自己何时可以停下来,而是通过成长型管教,让孩子明白,他只是暂时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学习规则和不断的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案,他就可以避免旧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