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的可怕念头——强迫症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
在心理咨询室里,约翰在医生面前坐好之后,非常苦恼地对咨询师说道:“我叫约翰,今年23岁,近来我发现自己的头脑中总是产生一种古怪的想法。每次走到楼上就想从上面跳下去。
“刚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可后来呢?这种想法一直恶化,竟然发展到开车出去,走在桥上以及其他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上都有跳下去的冲动。我有时候站在地面上往上看的时侯,一想到如果自己真的从上面跳下来了,生命真的就这样结束了,那时候我真的好怕。
“我还很年轻,当然不甘心就此结束生命。正因如此,我才不得不时时强迫自己放弃这种念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欲望却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控制了。
“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经过一条繁华大街时,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就从车窗跳下去了,那一刹那自己在想什么,什么感觉等事后竟然全都不记得了。
“那件事情没过几天,有个周末,我去郊游,我觉得这样也许会好一些。不过,我特意挑选了那些人比较多的地方,以防发生什么不测。
“然而,就在那天中午,我经过一个小湖的时候,脑海中却又闪过跳下去的念头,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控制心神的时候,人已经不听大脑指挥,稀里糊涂地跳了下去。湖中的水并不深,但我依旧慌乱地在水里扑腾,内心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在我的呼救中,很多人都跑了过来,并报了警。他们把我拖上了岸。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我假装自己喝醉了酒,没想到居然骗了过去。最后,他们给我的工厂打电话,让工厂派车来把我接了回去。
“第二天,全工厂都知道出了个疯子,老板则认为我可能是失恋了,想不开才跳湖自杀。其实,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我的脑子里有根弦搭错了地方,所以才做出这样丢人的事来。
“去年年底,我乘汽车回家休假,在倒车时,我看到有一座桥,就下车跑了过去,想跳下去,却发现下面的水流很急,心里害怕跳下去会淹死,正在这个时候,售票员喊要开车了,我就急忙跑了回来,避免了又一场闹剧的发生。但我坐在疾驶的车里,脑子里却一直有着跳下去的念头,不过,那天我坐的是空调车,车窗全都是密封的,要不然我也许真会控制不住自己而跳下去的。
“我的这些反常,使得女友跟我分手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前不久我被公司解雇了。
“我小时候也从高处摔下来过,一天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捉迷藏,不知怎么的我就从阳台上摔下去了。幸好住二楼,一楼的晾衣绳又拦了我一下,所以摔得并不很重,只是右胳膊骨折,头也摔出了血。母亲见我这副样子,吓得抱住我大哭,父亲也是一副心疼的样子。他们带我去医院,又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母亲天天陪着我,尽管没什么疼爱的话,但在我的恳求下,母亲还是给我讲了故事。那段时光多好呀,我感到了被母亲宠爱的幸福。
“伤好之后,母亲又开始劳作了,又很难看到她那慈爱的眼神,很难再享受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了。后来渐渐长大了,更不敢奢望能像小时候那样让父母宠爱自己了,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好像失去了什么。摔伤的事深深留在了记忆中,有时苦闷极了,就想要是能再摔伤一次,再让父母疼爱一回该有多好啊!”
约翰患的是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强迫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产生极度的焦虑,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控制、无法摆脱。这种心理疾病在临床上有很多种类,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两类。
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又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如:怀疑是否关好煤气,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等等;强迫性地回忆已讲过的话的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出现强迫意向,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强迫动作又称强迫行为。常见的有强迫洗手、洗衣;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见到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物品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通常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遗传因素:
从家世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较普通人群高。
2.心理社会因素:
学习和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如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可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
3.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不但人类正常的行为方式是刺激一反射的结果,病态的行为反应也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强迫症的产生可能就是如此。
正常的人是否也会出现强迫现象呢?正常的大多数人也曾出现过强迫观念,例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或念叨某几句话,或唱一两句歌,反复如此,但不影响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所以不能看作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