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习惯于过一种当下的生活,对于那些久已熟悉的生活,会把它们看成生命中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了把握当下的言论,可是,有一些习惯也常常会产生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往往是人们常说颓废和油腻,要想不成为一个颓废和油腻的人,需要适时的为自己的当下注入一些新鲜的事物,这就需要有一些改变。
也可以说,为了保持生命的新鲜,就应该像土地需要施肥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添加一些生命的活力。某个层面上来看,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只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那些崭新的存在。
从“奥德修斯之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即使一艘新船被整体换了一遍,人们也不会觉得这是一艘新船,还是会认为这是原来的那一艘船。就像我们体内支撑生命的细胞一样,其实,每一天都会有一些旧的细胞死亡,还会有一些新的细胞产生。
某个层面上来看,那些新的细胞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它们不仅保持了一种平衡,还及时的参与到共建与维护的工作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每一天健康的做一些事情,正是有了健康的细胞支持着体内组织之间的互动,才构成了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集合,在这个复杂系统中隐藏了无数的自我,任何一个系统发出来的信号,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反馈,那些反馈也常常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反应。在年轻的时候,人们的精力往往是充沛的,彼时的自我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多样化的模式。
在一定的年龄段中,那些自我的表现形式会比较的强烈,这也是我们经常会有的一种反应,不同的年龄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限定自己的行为。正是有了这样的共识,才会有了对不同年龄的标签,在这样的标签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思维,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产生的是相应的行为。
某些方面来看,人的思维模式常常会影响到行为,如果一个人从意识上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其行为上也会显现出来。有这样的一个实验,人们对一些幼稚园工作的人和敬老院工作的人进行岗位调换,发现二者的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原来在敬老院工作的人,在到幼稚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其行为表现的速度明显比过去有了提高。另一些曾经在幼稚园工作的人到了敬老院之后,其行为表现的速度明显的比过去迟缓。这些变化让人们看到,人是很容易受到身处的环境影响。
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影响因素的构成,主要的影响受体还是个人的意识。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人的行为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常常能够以一种自己的方式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意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一轮又一轮对自我的挑战。
其实,任何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只是每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生命态度不同,乃至于,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人的衰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怎么样在逐渐衰老的同时活出一种崭新的人生,就需要人们在人生这条跑道上,不停的朝着阳光升起的方向上奔跑,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天才有可能会是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