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
读完小说,我不得不又一次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好的时代。这个“好”包括和平,平等,民主,自由,没有压迫等等。而小说的时代背景却是暴虐横行的,视百姓如蝼蚁,视农民为奴隶,把犯人当做非人生物一般的世界。更可悲的是小说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占有了姨妈的养女卡秋莎(后来叫玛丝洛娃)第二天就离开了。很久以后当他做陪审员时,审理一庄劫财命案时,吃惊的发现三名被告之一,现在的身份是妓女的玛丝洛娃竟是曾经爱过的卡秋莎。
聂赫留朵夫现在已是公爵,继承了母亲和姨妈大笔的财产和土地,生活在上流社会。在法庭上,他怕玛丝洛娃认出他,怕别人知道他曾经犯过的错,虽然他现在也在跟不同的女人交往,其中有一个还是有夫之妇。但他知道,玛丝洛娃绝不会参与劫财,更不会把商人XXX毒死。在陪审团的疏忽下,最终叛定玛丝洛娃有罪并将送往西伯利亚服苦役。
审叛的结果无疑对玛丝洛娃是一种打击。更受折磨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他心里和思想上有相对的两个声音在做着斗争,最终他认为玛丝洛娃的堕落和遭遇都是自己当初所犯下的错引起的,所以他打算解救玛丝洛娃,也是拯救自己。
接下来就是一段艰难的路。聂赫留朵夫了解到了农民的苦难,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然后开始为玛丝洛娃的案子奔波。在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听取律师的建议告御状。可时间不等人,最终结果还没有下来,玛丝洛娃就被发往西伯利亚服苦役了。
聂赫留朵夫陪着玛丝洛娃去了西伯利亚,并答应会与她结婚。在与玛丝洛娃接触的时间里,他认识了一些“罪犯”,也了解到了他们的无辜,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他亲眼看到了罪犯受到的非人待遇,并和押解官,监狱长,法官等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为周旋,得知官场上的黑暗与残暴。在这过程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了救赎,最终玛丝洛娃由苦役改为流放。
当聂赫留朵夫告诉卡秋莎马上就会被释放的时候,她没有喜悦,而是不情愿的,她坚定地对聂赫留朵夫说,西蒙松在哪她就在哪!西蒙松是和她一起服苦役的政治犯?而对于聂赫留朵夫来说,他认为要么她真的爱上了西蒙松,根本不需要他这种一厢情愿的牺牲,要么她依然爱他,为了他好才拒绝他,索性把自己命运跟西蒙松结合在一起,永远断绝自己的回头路。二者必居其一,而聂赫留朵夫认为是后者。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如果真的爱了,是很难移情别恋的!
当聂赫留朵夫怎么也想不出为什么会有人折磨另一些人而没有感到行为的可耻时,最终他在《福音书》中找到了答案。
当事实无法找到答案时,确实需要给精神找到一种解脱。否则人要么会被事实同化,要么会疯掉,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结果。当精神先获得解放后,才有更合适的理由来支配内心和行动。忽然间感觉到了信仰的伟大。《诗经》和《福音书》在过去那些苦难的年代曾发挥过我无法想象的魔力,也许现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