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作为新老师,我其实不太会教习作,而且我一直有这两个困惑。1,关于习作,语文教材几乎没有教学内容,习作教材关注的是“写什么”这样的具体信息,至于“教什么”含糊而笼统,这个习作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不便,每次教学生无从下手。2,教材的编排对系统连贯的文体训练十分不利,当下的习作教材基本是一个拼盘似的,每一次的教材写作内容五花八门,训练项目包罗万象,同一种训练内容常常分布在十几册教材中,常常让人感觉无从下手,更加谈不上系统性的教学。
此次青岛之行,来学习吴勇老师的“习作练课堂”,完全解开了我的困惑,让我茅塞顿开,学到了很多的习作知识,吴勇老师不愧是语文习作方面的专家,仅个人就有很多出版的著作,《吴勇在训练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吴勇用教材小学教材习作教学探索》《吴勇话知识小学精准性写作教学探索》。此外,还有来自雨花台的青年教师梁俊老师平易近人的示范课,让人眼前一亮,收获颇多。
吴勇老师和梁俊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习作为训练课程。一共有四个模块。
铺垫训练
铺垫训练是以本次写作作文的语文要素要求为基础。一定要紧扣单元要素,再对单元要素里面来进行寻找匹配,比如一些优秀课文的关键段落,还有每一篇课文课后的课后练习题,其中有一个题一般都是会指向写作。通过这两种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到此次写作文的写作手法,为后面的单元作文要求进行铺垫。然后同学再开通过迁移应用来写一个习作片段,即小练笔。在此,我的感悟是老师一定要有一个靶心意识,指向意识,通过日常每篇课文的铺垫,来贯彻单元习作要素。
靶心训练
所谓“靶心训练”就是写作文精准知识的训练,为了切实提高习作教材教学,实施要提出一课一教,让儿童一课一得的精准知识教学构想,大力倡导习作教学有节制,每次习作教学的知识目标明确,不得肆意延伸,着力推进习作教学有节点,每次习作教学与不同年龄段的同类问题,习作教学有着清晰的知识边界,一次训练只管一段目标,明确不模糊。这就是所谓吴勇老师提出的精准性习作教学。所以要摒弃以前那种什么东西都一把抓的毛病,要精抓,有的时候少就是多。紧扣单元习作要素即可,不必给学生过多的扩展。
补偿性训练
在进行补偿性训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围绕着靶心进行讲评。可以通过画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对习作要素掌握程度的打星。此外,在批阅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少进行总批,多进行眉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少些套话,空话的总批,此外要抓大典型—作文优秀者,还要抓小典型,哪怕只有一个恰当的词语,一句话,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都可以进行表扬学生。既然是补偿训练,那对于那些靶心不稳,靶心过偏的情况更要及时纠正,评价体系也相应地围绕着习作单元语文要素。
提升性训练
以往我不知道编者对于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训练的意义何在,但通过吴勇老师的讲解知道了,可以把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训练,然后来寻找本次习作相关的提升点,在写作中完全可以把这些语文园地中字词句灵活运用到习作当中来。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现实的习作教学中,怎么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写作抓手呢?吴勇老师提到的方案是给孩子一个写作支架。这个写作支架,其实就是习作例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没有例文,就是空讲。习作例文是教学抓手,就像盖楼房先绘图一样,习作例文就是习作的图纸,有了图纸,学生们就能够模仿的写出来,教师一定要有例文意识选好例文,习作教学就成功了80%。令我感触较深的,是吴老师要自己在教习作之前先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写一篇作文,即自己尝试写一遍下水文,只要自己写过,这篇作文才能知道这个难点在哪里,重点在哪里,这样教起来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除了写作例文以外,我联想到于永正老师的情景教学法,也可以找出一些写作支架,比如写物的作文,可以直接把物品拿到教室或者在教室里创设一些情境,还有遇到一些合适的写作话题,启发学生来写相关的话题作文。
吴勇老师说,写作支架,呈现的不是写作知识,而是写作知识的运用状态,是动态的,直观的心智技能,是一种经验动作,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实操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拿来就用,无需曲折的转换,也无需下位的在开发。拿来好用,放置在适宜的位置,精准对准学生的语言盲区。拿来管用,能够为学生排除语言堵塞,让学生言语通到云开雾散。
此外,吴勇老师还带着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下统编小学语文习作编排的特点,还教给我们一些教学路径。作为一个刚教了一年语文的我来说,这个就很及时,能让我站在整个六年小学语文视角来看其教材编排逻辑,让我很好有意识的有一个全局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讲了很多,我估计我能听懂并且记住的仅有十分之一,虽然学到了点皮毛,但吴老师给我打开了一扇如何教学生写作的大门。听懂和能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希望能够不断的深化吴老师的习作教学理论,然后变成自己的,内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