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初见,满脸的玩世不恭,傲慢不羁(这也可能只是我的主观印象)。
带来的议题刚开始是看到去世的人,会害怕,会做关于死者的梦,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经过敬飞老师的澄清,在为什么和改变之间做一个选择,不要害怕要什么?不要恐惧要什么?来访者回答:要镇定,要自然,要内心的一份平静。
请案主把手放在胸前,和潜意识沟通,把这三个词换成一个词,最符合内心的一个词:坦然。再次明晰目标:我面对离开,解决一份害怕,难受,我要一份坦然。
(小结:我遇到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困扰,想要什么样的目标?)
请案主双手交叉,做个手部的倒挂金钩,放在自己胸前,直到完全的放松。
拿出小物件,整个过程请案主全神集中在自己的小物件上,一个个小物件代表一个个人,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先选出一个自己的困扰——看到有人离去紧张。小物件呈现的是自己的潜意识。什么样的感觉和情绪出来了?让自己哭出来,你需要哭出来。
案主表示很闷,有一股东西憋在胸腔处。让案主拍打自己的胸腔,边拍边说:我很紧张,我很不知所措。
敬飞老师继续鼓励:“把你内心的感觉都说出来,或者想到了谁,也说出来,把他呈现出来”。
案主用小物件呈现出了表弟,闭上眼睛,回到小时候的状态,继续拍打胸口,看着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我很害怕,他想让我救救他。”请模仿表弟的声音说出这些话,“你救救我吧,我很害怕,你为什么不回来?”大声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喊出来,比如自己的遗憾,自己的内疚等等,都可以说出来。案主不停拍打,痛哭流涕,悲痛欲绝。
随着不停地表达,来访者的疼痛点转移了,由胸口转移到了后腰, 敬飞老师提醒案主拍打现在疼痛的部位,可以跳,什么样的形式都可以。
一切过后,案主回到画面,再次看着表弟的眼睛,想想在天堂的表弟会对自己说什么,希望自己怎么样,希望自己去救他已经是小时候的事了,对于堂弟的命运,表弟会怎么说?
这个时候案主已经是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于是敬飞老师请她拿出一个小物件,代表表弟的命运,“当表弟的命运在他身边的时候,表弟又会对你说些什么?”“不公平”。这份不公平是他认为的还是你认为的?案主回答是自己认为的,接下来就请案主再选出一个小物件代表这份不公平,然后把这份不公平从案主的视线里往外推,看着它告诉自己:“这份不公平是我的一份可能是内疚所希望的一份承担,带来的希望去承担,因为愧疚所以想要去承担。”
接下来请案主想一想,以表弟的名义可以做些什么样的事情来平衡这份内疚?因为过去已经发生了不可改变,那么以他的名义,可以做些对未来或者说对当下好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让更多青少年的生命因为你而不同?更多的生命因你而精彩?来平衡你认为的那份内疚。做些什么是你表弟愿意看到的?想三件。
想好之后然后问表弟:“我用这样的方式是你愿意看到的吗?”表弟是怎么回答的?他的表情是如何?肯定,带着笑。
接下来给表弟做一个深深的鞠躬,并说:“我祝福你,希望你也祝福我。我会活出双倍的好,让这个世界因你因我而更加地受益,更加地精彩。等我做完人生中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再见!所以谢谢你对我的提醒。”
说完这些做完这些之后,请案主将代表着表弟和他的命运的小物件送到他的世界里去,现在再看代表着自己困扰的小物件有什么变化?如果有的话,再重新找一个代表自己和目标的小物件出来,推走代表着困扰的小物件,接下来剩下代表着自己和代表着目标的两个小物件,它们俩怎么看?都看着我。
记住刚才的画面,把这两个小物件都拿在手里,放在自己胸前,闭上眼睛,想象你未来人生路上,你会做些什么事?未来的你是会是什么样的人?会做些什么去服务更多的人?他们会怎么感谢你?把这个声音扩大。
想够了就慢慢地回来,愿意分享吗?我想让更多的孩子幸福,想让更多的家庭懂得家庭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此时案主的脸上,浮现出来的是轻松,是笑容,是坚定。
所有的症状只是表象,症状背后掩盖的才是真相。有多少未解的心愿,有多少未弥补的遗憾,有多少来不及诉说的告白,有多少以为遗忘的内疚,都藏在了心里,成了不敢提不敢碰的创伤。
找到这些创伤,提取出来,做个还原,做个交还,做个告别,带着祝福和支持,再看向自己的目标,让更多人因为自己受益,一个人活出两个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