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久未联系的一老同学打电话过来:儿子五一结婚。喜事啊,当然得恭喜恭喜啦。于是乎与几个同学相约过去热闹热闹。
至凑齐了队伍赶过去时,同学的家已经爆棚:摩肩接踵,"无立锥之地"的情形。终于挤进"灯红酒绿"的氛围,与主人打了招呼,客
套了几句,再挤出来时也就到用餐的时段。
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吧。除了几个同学同桌的还有两位不认识的老者,正好和我邻座,便白搭话与老人闲聊了起来。
一一退休了吧?
一一早退了,退十年了,七十多人了。
一一呵,看不出来呀。也是"百纺"职工?
一一不是,是隔壁"土产公司"的。
一一哦,你是说当年的土产公司就在这块?
一一对呀,再隔一家是棉麻公司。
如此,七问八问的,竟问出了一堆当年的公司:棉麻公司、糖酒公司、食品公司、糕点厂、蔬菜公司、生产资料、木材公司、供销社等,加上"百纺"和"土产"足足有十来个呢。
"这几个公司,当年都在这一地段,都归地区供销社管"。最后,老人总结了一下。
当年的事,好像还有点印象,只是未料到老人"古稀"的年龄,对这些陈年旧事居然记忆犹新,还能掰起手指头,如数家珍。
一一当年,木材公司有个"夜(灯)光球场",有次,几个公司之间进行篮球邀请赛,我们书记说啦:好好打,完了有奖励。
一一看得出来,你一定是打前锋的,个子在那摆着呢。
一一哈哈哈。
老人笑出了假牙,幸福瞬间写在了脸上。
一一可惜这些公司现在都不见了?
一一不见是不见,但名堂都还在。像我们土产公司,还有个办公室,只有二、三个人上班,"看守"政府。
一一为什么当年这些公司都一并摆的开在这里呢?
一一后面有个火车站台呀。当年计划经济,国家调配的物资大多通过"车皮"运过来,从这个站台卸货。
一一呃,明白了。
也就是说,当年这里相当于现今的物流集散地。
虽然嘈杂,却架不住我的兴趣盎然,加之老人健谈和大嗓门。还想再问点什么,比如:绵麻公司的"麻"指的是桑麻,还是蓖麻?土产公司是"土特产",还是"日杂"?"百纺"的全称,应该叫什么?
只是见面前已经七盘大碟的,要开席,别影响了老人吃饭,就打住了话题。
却接下来的钟鸣鼎食、斛光交错之氛围,并不能掐断刚才那个话题对我思绪的纠缠。
想着当年那么多熟识的与我们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公司,被后来的市场化、私有化大潮冲击得七零八落,直至一个个关门大吉,不由得伤感起来。
要知道每一个公司的背后大大小小都百八十号人啊,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如今安在?下岗后的生活都有着落么?
一一喝酒啊!书呆子,又发什么呆。
确实,我这个"呆子"倒是名符其实。那天早上,我正在全神贯注"神十九"返回的新闻,老婆问:你多会走?我答:八点上班哩,你说多会走?
老
婆却一本正经道:我是问你多会去接"神十九"呢?
呵呵,还真是个冷幽默。未想到居然被朝夕相处的老婆算计了。
如此,五一小长假的开端,当他们劳师动众花钱争着挤着去看别人"后脑勺"的时候,我却意外的徜徉、沦陷在一堆记忆里被称作"公司"的名词里,不能自拔。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