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精英日课》的主理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
关于本书
本书作者用理工科的思维,通过八个不同的主题,告诉我们一个看似反常、实则靠谱的真实世界,教大家制定一个立足于真实世界的计划,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之八:做一个有知识的智慧的人
如何用知识和世界打交道?
相信知识不等于相信专家,不信任专家也不等于不信任知识。放着现代医学不信,非得自己弄些民间偏方治病,这是不信任知识。放弃自己的判断,什么都不懂时干脆全听医生的,这是迷信专家。
用知识和世界打交道,你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第一种,是你作为一个主流人物,在主流市场中,做出重要的知识贡献。
第二种,是你根据自身的情况,综合现有知识,给自己定制一个解决方案。
第三种,是你能不能在互相矛盾的专家意见之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值得相信的意见。
一切不牵扯利益得失的知识,都只不过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错误的判断会导致不良后果的时候,你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
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有多高的智商,有多强的算术能力,而是处事能力和决策能力比较强。智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智识上的谦逊。就是我知道我的知识是有限的,我要寻求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很好的决策。
其次,要超越自我。要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光想着自己怎么样。
再次,要善于达成妥协。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要考虑别人的利益。
人的智慧跟情境密切相关。换言之,一个人可以在某一方面、某一时刻表现出很高的智慧,但在另一方面却表现得很没有智慧。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你的角色是像所罗门一样给人出主意,你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智慧。但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一怒之下迅速决定,所有智慧都不要谈了。真正的决策水平还得在实践中提高。不过话说回来,读书也不是真没用。做事演练可以决定你的成熟度,但读书可以决定你的格局。
人生不能算法化,今天的你无论如何都不知道明天的你想要什么,你无论如何都不能预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既然人生根本就没有对错,那何不过得更有意思一点儿?也许“老了不后悔”就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尝试一些新东西,稍微追逐一下理想的自我,科学的结论是这么做不一定能让幸福最大化——但是我敢以科学的名义打赌,你将来一定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