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上,最稀缺的是时间,最珍贵的是信用。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同样长度的时间,但呈现的时间价值,造成了人与人的差距。信用也是公平的,失信与守信,不会因为人的出身、种族、财富、地位、年龄而不同,只会因对信用的兑现程度而不同。
对一个人来说,遇到的最大危机不是欠债,不是挫折与重创,而是失去了信用,信用的背后是信任。
我们常说,XXX值得信任,XX是可信的,意味着这个人是靠谱的、可托付的;我们也会说,这件事是可信的,说明这件事是可以尝试、参与的。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可信?用什么标准?麦肯锡提出了一个信任公式: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亲度/自私度。
可信度,是信任的砝码,是一个人的背书。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拿什么赢得信任?不是自己用嘴巴说说,而是用事例和结果来证明的。
可靠度,是信任的尺子,是一个人的斤两。交给你的任务,能否不打折扣地完成?面对困难与挑战,能否迎难而上?对于失误或失败,能否直面承担、不怨天由人,不推卸责任?
可亲度,是信任的粘合剂,是一个人的磁场。能否为多数伙伴、朋友所接受、所喜欢,或者能否将更多的人聚拢身边。
自私度,作为公式中的分母,其值越大,被信任指数越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为自己着想、考虑是应该的,但是要有公心、同理心。
在我心中,为我所不齿的人,不是团队中能力差的、也不是业绩不佳的,而是在公与私、他人和自我之间,总把天平的砝码偏向私事、自己那边的人,这种人实属品性不佳。
在管理过程中,品性不好的员工经常会拿孩子、身体、爹妈说事,无视工作需要、无视孩子及家长需要,更无视别人需要为她承担多少劳动。这类人理直气壮地认为,我请假扣钱了,所以有没有人干、谁替我干都跟我无关,这种人是团队中的“极品”,也是迟早需要清除出队伍的。
很多人都有误区,自以为可信、可靠、可亲,又不自私,属于信度指数高的人群。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人的自我评估与他人的评估天差地别。在工作、生活中常会遇到此情此景,有些人自我感觉超好,所作所为却经常被人嘲笑、议论,而自己无丝毫觉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任就是其一。让我们不断修行、修炼自己,体察并逐渐摈弃自私的念头和做法,成为可信、可靠、可亲的人,让自己的价值量随着信任指数的提升而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