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结束时,不禁感慨时光过得如此的快,如何才能让时光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呢?
这几个学期课题研究课程的跟随,让我深深的懂得了,只有深挖一口井,才能够收获希望的果实。而我也选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追着光,努力发光。
过去的半年,是自己收获最大的一年,也是自己最幸福的一年。
课题研究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胡老师更是一道光,是我紧追不放的光,照亮了我的生命。感恩这一场美好的遇见,让我看见了人生道路上更美的风景。
可以说这是自己第一次这么深入地卷入课程,连最后一场结题典礼都做到全程参与,参与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再度梳理。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这样美好的年味氛围中,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结业典礼。整场典礼以篇章页的形式,把整个流程分成板块去完成,按照回顾篇、总结篇、展望篇三部分呈现出来。
在这场典礼的总结篇中,自己作为义工代表发言,这得益于胡老大的看见,感恩这一场美好的遇见,让我在课题研究上有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在想这篇稿子的时候,有过非常多的想法,也一再的推翻自己最初的想法,甚至一度陷入迷茫,我到底该讲什么呢?在迷茫中,脑海里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只要你真诚的去做,无论你做的怎么样,那都是最好的。因此,最终我选择了以为什么当义工,当义工的收获以及期望与祝福,这样简单的话语,对自己做义工以来工作的做了个简单的梳理与回顾,也表达自己真诚的感恩。
一直以来,我最缺乏的是自信,总觉得自己和别人差距很大,台前不太敢表达,怕被笑话,而胡老大的看见,给了我一次次机会,让我把输入变为输出,勇敢地在线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昨晚的发言,我觉得自己能够抬头与屏幕前的研友们对视,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这一切得益于胡老师给予的机会,也感恩于团队伙伴们的包容。
而回顾篇中,加入了学员的和胡老师互动,成了学员回忆课程的艺术珍品,拉近了学员跟团队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结业典礼被点燃。这段短视频的制作,让我们再度被感动填充。
展望篇里,李广杰老师、鲍冬冬老师和普利辉老师,他们三人的圆桌会议给大家熬出了香气扑鼻的石头汤,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不同方面予以回答,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人格魅力,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
最后的讲师寄语,胡老师再次带着我们打开格局,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其实要有研究意识这句话之前也在课中听胡老师提过,带给我的是震撼,也努力想践行,但奈何有心无力,只做到了一点点。而今日胡老师再度提及,让我们把研究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课堂现场,让研究精神如同我们生活的面包、空气一样重要,言简意赅的语言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让我下定决心与研究精神相伴前行,坚定不移。而胡老师在课程结束时,其实更想传递给我们的要做有温度的课题研究、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样一种简单的祝福。
课题研究的课程已结束,但我们不可能相忘于江湖,因为新征程已然开启,而我们终将一直在路上。
附件:
感恩美好的遇见
——结业典礼上义工代表发言
尊敬的胡老师,亲爱的各位学友:
大家晚上好!我是220085号学员陈雪雅。
特别感谢胡老师和义工团队的信任与肯定,让我今天代表义工团队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借此机会,再度表达心中无尽的谢意,也要谢谢大家这一学期以来对义工团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正是有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中小学课题研究共同体才能够持续成长,不断超越。
今天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内容进行分享:
一、为什么选择做义工
为什么要做义工?这个问题,我曾经无数次的叩问自己,想找到其中的答案。起初报名加入,是一时冲动?还是好奇?有人不解,做义工,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还要加班加点批改作业、写点评,图个什么?能给自己留个名吗?显然不仅仅如此,当我做了,体会过了,再问自己,做义工,累不累——累!苦不苦——苦!烦不烦——烦!但这样的时光带给我无数的快乐。走进这段义工时光,慢慢咀嚼品尝,终究时间告诉了我答案——舍弃物质利益,获得精神快乐!只有乐于奉献,人生才有意义;只有努力承担,成长才有希望。
作为一名义工,我想引用博尔赫斯的这段话:“我们生命中的每位过客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会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记,也会带走我们的部分气息。有人会带走很多,也有人什么也不留下。这恰好证明,两个灵魂不会偶然相遇”表达我承担义工任务的内心真实感受,这段旅程是一段美好的遇见。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里都有一段美好的相遇,对于我而言,加入新网师,加入义工团队,和很多有趣的灵魂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美好。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了,我们终将要各自前行,但留在这里的印记却不曾被遗忘——因为我们一直在一起,彼此照亮,彼此成长,感恩这美好的遇见。
二、当义工收获了什么
当义工的这段时间,我到底收获了什么呢?个人梳理总结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努力追求极致。义工团队的老师们批阅起作业来可以说是一丝不苟。每次作业批阅前,胡老师都会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和批阅标准,作业内容要求力求做到每个人心中有数,并且义工群里还会群发自己不敢下手的作业,供大家共同群策群力点评,确保成绩不失偏颇。记得有老师曾说过:“每次批阅作业之前,我都会首先把自己承担的学员的作业认真研读至少三遍,然后在笔记本上根据理解评上分数,等小组开会讨论批阅作业的标准以后,再按照统一的标准研读批阅,反复斟酌,给学员一个恰当合理的分数,最后,把本次作业的优缺点整理成文字,提交组长,以备团队二评。”大家就是这样把简单的批改作业工作做到极致,即使忙碌中大家依然会抽出时间批阅完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作业。
虽然我们义工有时候给出的分数不能够让大家满意,但是点评一定是真诚的,而且是多次阅读后才给出的回复。作业批改如此、公告制作如此、资源包制作如此、课程综述如此、宣传文案亦是如此,追求极致是我们义工团队不变的工作目标,也是我学到的,做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也让我在日常的工作以及每一次的作业中都能用上这样的态度来对待。
二是懂得了合作互助。我们的义工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作业批阅组、技术指导组、出勤管理组、课程综述管理组、优秀作业文集制作组、宣传管理组等各小组完美配合,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胡老师做好团队发展方向的引领,课程组长邝秋梅老师负责各项具体工作,还有每次所有义工的深度卷入。
从课程资源包开始,在胡老师的指导下,负责资源包制作的老师就掀起疯狂的学习高潮,接着负责宣传的胡屿娜老师设计公告,然后是向大家吹响学习冲锋号的师凤丽老师轮番在群里发布信息。
特别是作业批改,对于优秀作业,我们还组织义工进行二次批阅,甚至三次批阅。负责每个环节的义工们针对团队的工作,总能准时、高效完成。无论遇到哪一位义工临时有事的,其他义工们都会抢着分担,就是这样一种合作互助的氛围,义工群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特别是咱们活跃分子华岗老师,只要有他,哪里都是快乐。
三是学会了承担即成长。工作之余,即使加班加点也要高质量的完成工作,我也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光荣。在每次坚持阅读作业的同时,我看到了每位义工点点滴滴的付出。很多老师白天忙着自己的教学工作、管理班级,下班回到家还要陪孩子、陪家人、做家务,真是忙碌不已。但就是这样,大家没有怨言,依旧坚持在规定时间内批阅完所有作业。我从他们的点评中,看到了每个人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他们都是我的榜样,值得我学习。
这学期,我也在点评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批阅别人的作业,就是再一次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探究,就是对自己的困惑点再度进行突破,就是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了释疑。每一次的点评都让我对目标和内容如何对应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申报书如何做到五对应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成果报告撰写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读得多了,点评语也就就很快的在脑海里铺展开来,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提高了自己的点评质量和效率。
现在回过头再来想,不当义工,怎么能够约束自己每一次都去阅读七八份作业,甚至去阅读更多优秀作业呢?如果一个人每次都能够做到阅读10余份作业,一个学期80来份不同的作业那将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承担即是成长”,这是加入新网师后常常听到的一句口号。如果你只听过这句话,不去做,那你永远也不会明白个中美妙。如果你加入了新网师,还没有当过义工,那么我建议你勇敢的尝试一下。当义工,绝对是你无悔的选择!在义工团队里,你会收获更多!“当义工,看似吃小亏,为别人服务,实则是一种成长”。
小课的开设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说明。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课题,胡老师特意安排了小课紧随大课定期开展。小课的内容是根据批阅作业时发现的大家作业中的困惑点或者薄弱点设计的,为大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小课的挑战极大,我们没有胡特般高深的造诣,也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和学习热情,所以,小课的准备更是倒逼大家成长的一次机会。小课中,雅丽老师、才红老师的开题报告申报会,艳丽老师的课题题目的拟定、勤灵老师的课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等,还有我自己的教学成果申报,我们都是在忐忑中坚持挑战,努力输出,让这些我们曾经望而生畏的概念变成了理解最透彻的东西。正所谓,智慧在痛处生长,承担即是成长。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收获更多。
所以这学期的义工工作对于我来说收获满满,幸福满满。我无比感恩,感恩遇见,感恩遇见胡老师,感恩遇见义工团队的,每个伙伴们。
三、我的期望与祝福
本学期课题研究课程的义工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我们又开始回归自己的生活。回首这段青葱岁月,我们永远都可以热泪盈眶。我们一路欢歌,一路播撒,用行动带给大家更多的温暖,也用行动筑起了“感恩最美遇见”的大爱情怀。
感恩新网师,让我们在这里相遇,感恩胡老师,让我们在学和做中实现成长,遇见最美的自己。今天,当我们再次离开的时候,请接受我深深地祝福——保持温暖,保持热忱,坚守信念,继续做有温度的课题研究,让更多的人看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