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拆页:P086 行动力是训练出来的
(2)情绪意愿和触发点
行动有时需要情绪触发。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要去做一件事情,一瞬间被点燃,行动就启动了。背后也许有复杂的过程,但是归结下来就两个方面,一是逃避痛苦,二是追逐快乐。我们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少一点痛苦或者多一点快乐吗?而且往往痛苦的驱动力比快乐更强。
如果我们能注意到痛苦和快乐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并且加以干预调控,对要做的事情,赋予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痛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一开始,外在的事情通过快乐和痛苦这两个开关,影响我们的行为。经历一些事情后,有了思考,加上酝酿,某个时刻,豁然开朗,动力强劲。“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老子不干了!”等,都是此类。
类似的事情发生后,把这个瞬间保存下来,作为从情绪状态到行动的触发点。把这件事情全过程记下来,就像程序一样,必要时定期回顾,可以在未来随时调取,回顾出发动机,激活状态。这就是你自己的情绪开关,可以尝试控制、修改并且再次触发。
…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些触发点,可能是来自我们的经历、行动、思考或者见闻,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酝酿,累积到一个阈值,然后突然爆发。严格意义上说,单纯一个《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也许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但是先前许多事件的积累,加上这样一个火星,最终触发了行动。如果读到这里,你仍然处在一个慵懒无聊的状态,仍然在寻找行动的力量,我希望这一触发点能尽早来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相遇会更有深度。
I重述原文
What:一个人的行动力,是与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紧密相关的。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行动,不厌其烦。而当你面临你认为会导致你痛苦难受的事情,你更多是想逃避,而不是积极开展行动。
How:了解了你自己情绪和心态对于你行动力对重要性,你会发现,只要学习支配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对这事情的心态,就像是添加了一个开始和结束行动的开关键,通过调节,你是可以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力。
A转化应用
A1
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很多个任务同时穿杂着。 很久之前,有一次我领导找我谈话,她说发现我身上有一个特点:感兴趣的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而不感兴趣的任务却会拖延甚至超时,完成的效果也很差。当时有个要每月学习和看书的任务,有的时候就是迟迟没有看完,看着看着,去做其他手上的工作了。
反思:这个毛病其实很明显会阻碍我的职业发展。都是打工人,没有工作是随着兴趣来的,也许你感兴趣的工做反而对组织和领导是非紧急非重要的,往往你不感兴趣觉得痛苦的事情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所以,掌握自己的心态并学会改变才是提升自己的关键,换种思维方式,只要我掌握了我的心态,每个任务我都能处理的又快又好。
A2
回顾目前手上的工作,我其实是对于数据和记录整理等工作特别觉得棘手,因为现有的系统不是特别方便,往往我要一个一个手动记录或者调整,于是过去我能拖到截止日期前就拖到截止日才做。
行动方案:
下一次开始这个工作前:
1、学会用积极的语言改变自己的观点。
“太好了,又要开始突破我不擅长的领域。”、“开始挑战啦!”
2、把你自己当时的痛苦记录下来:为什么他会导致你痛苦,想要逃避,和克服后你的舒畅等心态变化。
最后,在工作完成后去回顾审视,自己的工作通过这样设置的开关是否做到更快更有效能。
以上过程3次进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