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书评:做个内心强大的人,生活才能更美好
在当今生活中,玻璃心、空心病、中二青年等这些词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玻璃心顾名思义,就是心像玻璃一样易碎、脆弱。主要指个体的抗压能力较弱、情绪承受能力差、内心容易敏感等,缺乏人际交往、缺乏挫折教育 ,以及应对压力经验的一种表现。
空心病从百度中查到:内心空虚,觉得生活无意义;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有什么真实性、重要性或价值;缺乏真正和深刻的满足感,不能体验别人为什么活得那么起劲和心满意足。
作为70后的我们,小时候的生活能吃饱,能穿暖,几乎就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了,甚至有些家庭生活条件艰苦,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每天饿肚子。发誓长大后自己有孩子必定让其y衣食无忧,可以说要星星不会给月亮。造就了一批受不了一点批评的孩子和一批遇到挫折就觉得生活对不起自己的年轻人。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他的受挫能力。这样他才能变得内心强大。
《心理韧性》这本书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同时也教会我们怎样做个内心强大的家长。
本书作者安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清华大学社会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美国积极心理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育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翻译与主编了《坚毅》《生活质量疗》《家庭教育辅导实用手册》《儿童心理学辅导实用手册》等书籍。研究与实践领域:积极心理学、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亲密关系、儿童青少年素质培养,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其所不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努力,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如果越王勾践在吴国没有忍辱负重,经受不起挫折,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了后来的强大。
影响耐挫力的因素:1. 基因2. 当前的压力水平3. 过去的生活经验。
任何的挫折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坏事,它是我们丰富多彩人生一部分,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生活中不断地遇到困难,再一点一点的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敏感的神经被打磨得越来越粗糙,脸皮也越来越厚,我们的经验值也不断的在增加,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心理承受能力强大了,我们的耐挫力就不断加强,耐挫力的阈值就会提高。
二、温馨陪伴,及时沟通
在我们的父母那一代,大多数教育孩子都是打压式教育,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总是泼凉水。他们认为表扬孩子会使他们骄傲,骄傲会使人落后。所以在家长的嘴里从来没有过表扬。好也批评,坏也批评,使得孩子没有自信,总觉得自已干得再好,也不是家长嘴中别人家的孩子。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干任何事畏手畏脚,怕做错事。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遇到事情多和孩子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结,这样孩子在遇到问题才会和家长说,家长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这样才能保护孩子。反之,该放手时就一定要放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孩子和家长的情绪都要及时调整,才能实现双赢
孩子出现情绪时,及时帮助调节孩子的情绪,使之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适应力。
好的情绪使人产生兴奋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性。负面情绪容易使人消极、倦怠。
帮孩子调节情绪要从三方面入手:教孩子认识和调控情绪、提升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
所谓言传身教,这就要求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一边教育孩子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一边又在向伴侣发着牢骚,抱怨同事、老板等等各项事情。这样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反而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
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加强心理韧性。遇到事情时,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
书中说:所有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消极情绪帮助人类生存,而积极情绪则促进人类发展。
心理韧性的培养,就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早培养早受益,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建立强大的韧性机制,来应对青春期的孩子和生活中各种不如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