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知道通过催眠可以引导我回到过去的时候,我强烈要求在催眠课上进行一次告别,林老师用“年龄回溯”帮我回到2019年12月某一天,回到爸爸的病床前,跟爸爸展开了一次对话,完成了生命中一次很重要的告别。
没与爸爸告别,成为了我这几年来的一次卡点,因为爸爸病情来势汹汹,我没能进ICU见到爸爸生前最后一面,没说上一句话,手术台下来就走了。我以为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跟爸爸说那么多话了,我以为我再也听不到爸爸对我说的话了,但在那一次催眠,都实现了。
林老师先带我回到一年前,一年前的我在照顾嗷嗷待哺的女儿,而妈妈在旁边照顾我,林老师的引导语让我感觉很温馨很有力量,特别是“女儿哭,妈妈在身边”,原来这种稳定包容的母爱一直在传承。而且我没想到这股新生命带来的力量,可以支持我回到2019年12月的那一天,回到爸爸的病床前,跟他说了很多我想说,但是没有机会、来不及去说的话。
对于爸爸的离去,对来说一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感觉天塌了,顶梁柱没了,生命中缺失了一大块,不知道以后还有什么可以支撑我活下去;还有内疚感,因为自己的自私,那一段时间心情不顺到时候总是责备爸爸,让他操心;也有很多遗憾,我有了“两个小孩”,一个叫“心理学”,一个是小圆圆,但我知道或者得到她们都太迟了,没机会让爸爸抱着她们长大;心理还有很多思念、美好的回忆,梦里常常见到爸爸,这些很复杂的情绪一直在心理堵着,找不到人诉说。
林老师引导我回到2019年的那一天,我看到了很多隆重的超度仪式,很多人在伤心大哭,我对参加超度仪式的自己说了很多不舍的话。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更想回到爸爸临走前那一天,于是场景转换到爸爸的病床前,我跪在病床旁,流着泪跟爸爸说了很多很多“感谢你的爱”、“对不起,我让你担心了”、“我以为你能熬过手术,一直没去病房看你,对不起”……
我以为吐露完内心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了,没想到林老师还帮我升华了这部分。林老师让我坐到另一张椅子上,让我模仿爸爸的坐姿和说话方式,让我以爸爸的身份跟女儿说话,我没想到第一句话竟然是“我从来都没有怪过你”,我泪奔了,那一刻我的心情涌起一阵暖流,直冲上头,是啊,从小到大不管我怎么撒泼打滚、肆意妄为,爸爸从来没有跟我计较过,爸爸永远都在支持我、赞美我,我感觉到很强大的父爱力量。
我感觉到很满足,爸爸二十多年来给我的爱可能比别人的爸爸一辈子都多,也许我也该知足了。而且“爸爸”告诉我说,你很幸运遇到了心理学,不需要跟我一样这么刚硬了,可以学着怎么软下来,我们总以为强大是好事,但其实强硬的背后是脆弱。
跟爸爸完成对话之后,林老师引导我离开了2019年,回到去年奶娃的场景,忽然发现这3年来我成长得那么快,我成为了一个新手妈妈,也成为一个新家庭里面很重要一员,我靠自我成长的力量,把自己照顾的很好,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原来我对爸爸的感情,以及和他有关的情绪停滞在2019年发生的一切,还停留在被爸爸照顾的小女孩梦境里,我看不到自己已经向前进了很多,看不到自己为之付出多少努力,这些都变成了我的资源和能量,帮助自己成长,我都没有察觉到,是林老师帮我整合了。
最后的时刻我回到了课堂的座位上,眼睛还是闭着的,泪水模糊了双眼,那时候我感觉很舒畅,心中充满了一股强劲的暖流,好像爸爸从小托举我的力量完全融合到身体里面成为了自己的能量。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动力那么足,那么主动积极有能量,都是爸爸从小到大的生活里渗透进来的,此刻的我没有了内疚、遗憾,更多的是感动、温暖,感觉全身都很舒畅,好像回到过去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件一直不敢面对,但是鼓起勇气面对之后会让自己更焕然一新的力量。
我明白了对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做一次告别有多么的重要,这段父女关系在2019年那一年戛然而止,而我对爸爸的情感也停住了,被我封锁隔离了,如果没有这次告别,这个卡点留在我的心理,但因为有了这次告别,我得到了释放,也豁达坦然了很多。
在后面的时间里,也许是缘分,我帮助两个学员与生命中重要他人做了告别。也是按照林老师教的模式,年龄回溯完成对话。当我换了角色作为一个陪伴者,陪伴他们回去的过程中,我感觉得到他们对于重病亲人的无力感,以及亲情的陪伴的怀念和思念,泪水留下来,话也说了很多,放下了愧疚纠结,更有勇气去面对发生的一切。
勇气是最好的告别
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如何面对离开自己的是最亲近的人?对于既定事实,怎样的行动才是最有勇气的行动?似乎回避能让我们感觉不到压力、恐惧。
我们总希望善始善终,但有时候生命终点的痛苦难以避免、难以忍受,那一刻放弃与坚持的念头总会在内心斗争,不论哪一个选择,都需要勇气。
技术化的社会已经忘记了学者所谓的“垂死角色”(dying role),以及生命接近终点时,它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人们希望分享记忆、传承智慧和纪念品、解决关系问题、确立遗产、与上帝讲和、确定留下的人能好好活着。
结尾不仅仅是对死者重要,也许,对于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