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律背反?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理性在认识超感性对象时出现的四组二律背反(1关于时间空间、2关于基本粒子、3关于自由意志、4关于宇宙成因)。
超感性对象指的是上帝、灵魂等我们不能用感官认识的对象,而对此类问题的思考我们通常称之为形而上学。
换句话讲,即康德提出两个相反的命题,但二者却可以各自证明成立,违背了一般逻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a=1,a≠1;两个命题相反,但却同时可以各自证明成立。
为什么讲述二律背反?
康德把人的认识功能分为三类: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是一种接受外部世界材料、为自己与外部的对象建立关联的功能;知性则是产生各种概念并联结整合形成关于对象的知识;理性只有一种,但是根据运用的对象不同,有不同的命名,比如思辨理性(对象是形而上)、实践理性(对象是道德行为)。
如同书名,康德揭示思辨理性中的“二律背反”,主要目的应该是批判纯粹理性。他认为通过纯粹理性无法认识形而上学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超感性对象缺失感性知识,而且这种超感性知识在纯粹理性中本身就无法存在,即纯粹理性认识的领域是有限的,无法认识所有事物。
第三对二律背反
第三对二律背反的命题
正命题:除了由自然律而来的因果性之外,还存在一种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
反命题:只存在由自然律而来的因果性,不存在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
证明过程
正命题的证明
1.假设不存在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
2.那么一切事情都遵从自然律的因果性,也就是一切事情发生总有其前面一个状态的因,这样一直追溯下去,便没有一个绝对的第一因,现存的因都只是因果链上的相对的特定的一个因而已。
3.那么这种找不到第一因的情况,便违背了自然律因果性的固有性质:“一切事情的发生总有其前面一个状态的因”。产生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4.即原假设不成立,正命题成立。
反命题的证明
1.假设存在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
2.那么并非一切事情都遵从自然律的因果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的第一因的存在,但这同时也就切断了事物之间的因果链,类似于让世界这个错综复杂的联系网络,变成了互不相关的平行线段。
3.那么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便无法得知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关联与规则,即世界是一片随机无常的混沌,我们的科学也就无从谈起。与现实相悖。
4.即原假设不成立,反命题成立。
一些思考
1.自然律的因果性,若单存在其本身,是否是类似于完全确定性的机械化的世界?而所谓自由的因果性,是否代表着不确定性?
2.对于反命题的论证存疑,个人认为如果同时存在两种因果性,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两者达到一种不至于扰乱所有关联与秩序的平衡状态?
自然因果律与自由因果律冲突的重要性
1.如果只存在自然因果,那么可能涉及的问题,类似于数学的公理如何证明?一旦走到科学的尽头,第一因的问题不免都要暴露出来,比如第一种经验是否可靠?
2.如果存在自由的因果性,那么是否便承认了世界的不可知性?
补充答疑
1.这里正反命题其实论述的是因果性具不具有统一性。
2.悖论的漏洞:正题论证时都在讨论本体界的对象,反题论证时却用现象界的事物去证明,两命题讨论的事物不在一个层面,所以两个层面的事物存在矛盾,或者说不在同一种条件下存在的矛盾,严格意义上不算一种逻辑悖论,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悖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