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话月饼,对吃货来说嘴里口水直打转,阔爱甜食的我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初,都是月饼惹的祸?家乡习俗农历八月十五前几天应走一趟娘家,走娘家亲戚不分年龄,只要娘家父母在,要看望。
后来,问村里一长者八月十五走娘家亲戚的由来?除了讲不完的仲秋赏月故事外,得到他N次的回答是:“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就咱这一带、方圆一小片儿地方走八月十五亲戚!姑娘嫁夫想念爹娘了,逢年过节回门看看也是应该的。
1983年,入农历八月和往年一样有些庄户人家端着备好做月饼的食材。食材白面、红薯干面为主,其是冰糖、油、盐、红丝(桔皮凉干红糖腌制)、发生仁、鸡蛋。对当时生活条件来说,能吃上一口月饼算奢侈了。备些做月饼的食材要提前半年或时间还会长些。
如红丝,18岁时第一次吃桔子,下学和多数同学一样在村附近砖厂做劳工,秋尾天虽短,早五晚六劳动下来又困又累,铺好草苫子和被子刚趟下,妈唤着和父亲走近边安慰着说孩别起了,从兜里掏出一个圆圆的,没灯光的傍晚,当成是鸡蛋呢,不由己的床上坐起。爸高兴的说,咱家喂的三只母鸡秋季里下了三十多枚鸡蛋今天一大早去县城卖了四块多钱。四块整钱攒起来留着家中办大事用,零钱买了三个桔子,一人一个,和你妈在家吃过了。难受的心情听爸讲完,能从爸妈嘴里说出吃过的话,我几乎没信过。记事家里有一口好吃的他们从不舍得吃。大了懂事了,才真正懂得爸妈说谎的实意。
接过妈暖得温呼呼的桔了,第一次直接触摸到它,不知咋剥掉桔皮好,父母的监督下笨拙的手扣开了桔皮,呈现出七小瓣桔肉,先分让妈妈,说啥妈也不舍得吃,三小瓣桔子母子俩推让两分钟,还是父亲说句孩子给你就尝尝呗,母亲对父亲的插话明显不满意,才勉强接过分给爸吃。得知爸妈也是第一次品尝到桔子味。娃今天是你18岁生日……,聊的好开心,她们怕影响我休息,临走时妈还说,带上桔皮留着来年做月饼。
大人们端着食材前面走,小孩子们在后面跟着跑,来到村东头加工月饼作坊处。大老远闻到香甜的月饼味,进入七月份加工月饼要排队,方圆三五里村的前来加工。春节和八月十五加工生意最好,其余时间给闲着差不多。
作坊师傅们把白面和好放一边(叫着:醒面),剩下红薯干面、冰糖等食材一起和,和好后俗称:月饼“瓤儿”。看火侯,月饼是三分做七分烤。木柴烧火不好掌握,等稳住炉火,控好温度,端出月饼模子刷上油,模内章显着线条简单的菊花、嫦娥等样的花纹。揪一小把白面团放在面板上擀成圆形薄饼片,再揪一大把“瓤儿”放在薄饼片上面裹好扣在模子里压平,推进炉中。一炉8个够加工两家,每个重1斤左右,约烤四十分钟。刚出炉的月饼看着油润吃着软滑,回味无穷。
打开炉瞬间扑面而来的浓浓香甜引来在作坊处玩耍的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往前挤,大方的家人们会拿一个掰成小块分给他们吃。我家加工过没跟父母一起回,和妹妹(叔叔的女儿)吃着父亲分给的月饼在那里玩,接着下一家的月饼出炉,小朋友们又偎了过去,妹妹跑在最前面,不知谁在后面推一下,她的脸正好磕在刚出炉的月饼模上,哇一声憋的半天才哭出来,被在场师傅扶起。那天,因没照看好妹妹,被爸爸好修理一顿,妹妹额前至今留下母指甲盖大的伤疤。
每当见到她时就想起儿时的场景!她嫁到千里之外,每年仲秋节前兄妹俩都要通个电话,总有叙不完的情,大大咧咧她说:要不是烫着还想不起妹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