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能力在增长,但幸福的能力在减弱,对快乐的感知力也在变弱,所以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而是麻木。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过年没有小时候那般有意思了。
小时候普遍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过年可以吃到很多平常吃不到的食物,穿新衣服,可以放鞭炮,领压岁钱,还能与外出打工回来的亲朋好友相聚。
因为这一切平常不是随时可以得到,所以非常值得期待,也异常珍贵而有趣。
而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如果想念谁了,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一张车票就能传达思念之情。
因为这一切轻易就可以得到,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麻木了,所以也就没那么期待了。
甚至过年成了很多人的一种负担,无论是经济负担,还是情感负担。
幸福和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的能力跟我们的工作能力,甚至肌肉力量一样,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获得,当拥有幸福的能力,就会变得更幸福。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可怎样的幸福才算得上真正的幸福呢?
真正的幸福不是你赚了多少钱,也不是你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真正的幸福是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即使很辛苦,依旧能随时感觉到快乐。
一个人就算目前物质条件很差,但是他的精神世界丰富,能平静的感受当下的快乐,无论平穷还是富有,都改变不了他的淡定从容,心怀喜悦,感恩一切,任何时候都是幸福的。
沙哈尔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四象限,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第一种:“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的及时行乐型。
就好比吸毒和沉迷网络游戏,好比现在每个月赚3000块钱要花3500去享受生活的人,享受现在的生活,却没有考虑未来会面临什么。
第二种:“我现在不幸,我未来可能也没法幸福”的无助型。
这一类人过于悲观主义,好比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就像掉入黑暗的深渊,对身边的一切麻木无助,看不到幸福的希望,对什么都没兴趣,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不愿跳出围城去改变自己。
第三种:“我现在不幸,但是我未来会幸福”的忍辱负重型。
这种人是大部分人的现状,总觉得只要我再坚持一下,再苦一段时间,等我有房了,有车了,升职加薪了,存款达到100万了,等退休了去环游世界等等。
这类人总觉得只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就会获得幸福和快乐,任何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自己幸福状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愿望会越来越多,并不会因为自己达到了某个目标,而解决自己的烦恼,那种快乐是短暂的。
尤其是在我国这种“先苦后甜”思想的根深蒂固影响下,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以后会幸福,殊不知哪有那么多以后,更多的是现在。
而西方国家很多人的幸福指数之所以很高,或许他们更懂得取悦现在的自己,所以忍辱负重是幸福最大的陷阱。
第四种:“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幸福型。
无论现在的状态是好是坏,都应该乐观的去面对,只有此刻的生活是最真实的,只有过好现在的生活,在以后回忆起来,至少现在也是快乐的。
如果现在感受不到当下的快乐,一味的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这一刻就变成了痛苦的忍耐。
要为未来努力,也要享受努力的过程,这才是幸福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让自己持续拥有能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你现在属于哪种象限呢?我觉得我是处于忍辱负重型和幸福型两个象限的矛盾结合体,有时候觉得现在就很幸福,也相信未来会更幸福,有时候也会去怀念曾经,有时候也会为未来而焦虑。
无论你现在处于哪种象限,只要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方法,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学习幸福的能力真的非常有必要,幸福需要靠自己去把握,也是一门终身修行的必修课。
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这才是真正的永远幸福,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