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江武墨·优秀圈子召开第177次分享会,也是2024年第一次会议。
会议有两场,上午8:00组和晚上19:00组,共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年度规划迭代修改进度;第二环节:主题分享【零食】;第三环节:自由讨论。
说实话,我没有提前做太多准备。
一方面我的年度规划早在一周前迭代完成,只修改了关键词,并且通过了江武墨老师的审核。
目标的制定和拆解完全是给自己量身打造的,所以执行起来很顺畅。
另一方面主题分享是【零食】,作为妈妈的身份,看见小朋友吃零食就启动了防御程序,还推荐个啥嘞?
就是这样一次我不太重视的会议,却带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和启发。
在围绕生活、工作、学习这条明线之外,为我的规划埋下了用户思维、本质思考、刻意练习三条贯彻全年的暗线。
01
重新认识表达:时刻注重用户思维
我参加的是早上8:00场会议,第一次听到了格半的声音,她爽朗的笑声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
作为一个点评人,边说边笑的风格并没有削弱她的表达力度,反而因为笑得自然,充满了亲和力,让我愿意听下去。
同时,她指出的问题很犀利,都扎在大家心上。
比如,在年度规划迭代修改进度这个环节,我是客观描述了自己关键词从【加速】改为【倍速前行】,然后照着规划的顺序说了我一周的执行情况。
当说到自己出了10w+爆款时,提到自己还没来得及写复盘,格半一下就指出了我的问题——工作汇报式。
她给我的建议有两条:
一是增加感性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关键词的更改,其实是想在效率上再提升;
二是避免负面表达,比如写出10w+的爆款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下一步是通过复盘,复刻出更多的10w+。
我突然看到自己平时开部门会议的场景,流水账式的罗列,哪些是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哪些是未完成的工作。
除了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会心虚之外,我像个机器一样没有任何情感,当然也没有成就感,我想除了让领导了解了我的工作进度以外,其他同事应该也不想听吧。
在第二轮关于零食的讨论中,每人推荐三款喜欢的零食。
随着图片和链接的发出,大家已经开启了年货购买模式。大格半又把大家从叽叽喳喳的感性讨论中,拉回了理性。
她再次强调,必须要有用户思维。
可以有感性的表达,比如讲故事,但是一定一定不要忘记理性表达的结构,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核心观点和大升华。
纯粹理性的表达只是情感的发泄,让人不知所云。
我们表达的目的是让对方愿意听,能听懂,能记住,甚至愿意按你说的做,用户思维必不可少。
02
重新认识逻辑:时刻不忘本质思考
跟江武墨老师学习,是真累,越到后面越累。
在旁听19:00场会议时,任何问题,他都在启发我们用黄金思维圈进行本质思考。
比如同是年度规划迭代修改进度环节,他不就事论事,他要问你五个“为什么?
1、为什么要做年度规划?
2、为什么要迭代规划?
3、为什么要check规划?
4、为什么要拆解目标?
5、为什么要提高执行力?
作为一个旁听者,都觉得压力山大,不知道正式参加会议的小伙伴感觉如何。
在讨论【零食】主题时,他又问为什么要吃零食?一个小伙伴直接怼:“吃零食难道不是因为它好吃吗?”隔着屏幕,我都笑了。
最可恶的是,他需要学员做到事前思考,就是在正式开会之前就要想。
他三五分钟搞定的事情,我要花三五个小时甚至三五天都想不明白,好不啦?
整场旁听,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苏格拉底被执行死刑的故事。
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苏格拉底那么伟大的哲人,全城的人都想让他死。
我跟随江武墨老师学习一年多了,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经历,当时觉得好难好难,现在简直小儿科。我相信,明年再来看今年,也会是如此感受。
为什么要做本质思考?确实思考的过程对现在的我很痛苦,但是想通了,看透了,就可以“为所欲为”。
当你做一项工作前,当你跟孩子生气时,当你写稿时,甚至当你吃零食时,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
做个傻大妞很好,看着别人做大傻妞,感觉会更好。
03
重新认识目标:时刻保持刻意练习
在我的年度规划里,还有两个身份:培训师和咨询师,具体的动作是培训100场和咨询100场。
其实,这两个身份是江武墨老师帮我做的规划,我自己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想着以后再说。
在这次的会议上,听着小伙伴们的发言,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培训和咨询本质上还是沟通,可能侧重点不同,可能会有专业的技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最近在进行一项工作的交接,我自己通过实践和思考,积累了一些经验。
当同事找我了解工作内容时,我恨不得把我知道的全部灌给她,但是实际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一个小时的交流结束,她满脸通红,说要回去消化一下。
其实,我可以转换一下思路,把这次交流当作一次新人培训,用黄金思维圈的模型进行介绍,而不是直接告诉她怎么做。
这样,我可能就完成了一次培训。
再比如,女儿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荷花灯》,她说看完之后心里莫名很悲伤,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不知道,然后跟我复述了一遍故事。
故事主要讲节气仙子的一个梦。
梦里,和蔼可亲的村长爷爷,带着节气仙子收集莲花花瓣,一个花瓣就是一个村长爷爷助人的故事。最后,花瓣收齐了,爷爷坐着莲花灯离开了。
其实,这就是很好的一个阅读咨询场景,从一个故事,可以提升她的阅读理解、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
我可以尝试引导她进行分析文章,虽然文章没有明着说村长爷爷过世了,但是从文章中“爷爷病了很久”,“再也不回来了”,以及坐荷花灯的梦境,进行大胆猜测。
小朋友悲伤的情绪可能是来自语感,也可能是被爷爷乐于助人的品质打动。
这样看来,生活中到处都是我练习培训和咨询的场景,只要留心,刻意练习的机会非常多。
一场会议,让我挖掘了很多之前没看见的场景,想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我又重新理解了一遍用户思维、本质思考、刻意练习。
我想,这次的重新认识是来源于知识的迁移能力。汇聚在我身体内的武器,相互加持,必定助我倍速前行。
作者丨言小慈
编辑丨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