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直译:
子贡说:“ 一个人的境界,如果达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你觉得怎么样?”孔子说:“不错了,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纵然有钱却谦虚好礼的”
子贡说:“我们这样的沟通,是不是就像《诗经》里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状态?”
孔子说:子贡,我现在可以跟你讨论《诗经》了,当我跟你说一件事时,你能够有回应,并且发挥得很好,能举一反三了!
感悟
当我们贫困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生活?
当我们富裕时,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生活?
《论语》这段对话,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话是非常有道理,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呢?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就已经很错了!因此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比这个答案更有意义!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独立的自尊体系才能做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自尊有强弱之分,过强则成虚荣心,过弱则变成自卑。林崇德等编.《心理学大辞典》
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自卑,是因为你的评价体系是以外在事务作为参照标准!比如就拿贫富来说,什么叫贫,什么叫富? 只有对比才能产生!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如你英语口语不好,在英语大神面前就深感自卑!当你长相平平,在美女面前就会感到自卑!人人都有自卑感。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中就有深刻的论述: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想怎样过你的一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好的?当你去思考这个问题时,你就更容易产生,基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定义来评价自己。这时候外在的评价不是重点,重点是自我的价值标准参照体系。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到自己生活很清贫,但是资助无数人上学!这样的人,一定能够做到贫而乐道!
任何财富本身都属于这个世界,我们只是财富暂时的保管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你能意识到,我们没有办法最终拥有财富本身,因此,拥有多少财富并不能衡量我们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你还有因为你富有,而骄纵吗?
这个问题的探讨,其实就回归到了,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因此而形成自我的评价体系。人人都有自卑感。能够超越自卑,是因为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无法评判到底谁说的才是绝对正确的,《自卑与超越》的阿德勒提出,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感受到了文化是殊途同归的,孔子想要表达的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底层逻辑正是这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
愿我们能理解生命的意义,把人当成人来看,而不是用外在事物来评价自己,绑架自己!这样,我们才有勇气在人生低谷时,善待自己;才有一颗平常心,在人生得意时,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