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同于寂寞,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一、儒家文化让我们失去孤独的权利。
作者在文中提到在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广义的儒家文化重视伦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不允许孤独感的存在,自然也就不谈隐私,不注重个人的私密性。
在我们国家对于孤独的的态度确实就是如此。从平时网络上对于明星隐私的各种谈论到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隐私的不尊重,这种种表现都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孤独感的否定,然而否定孤独感就会让我们消除孤独感?感到舒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每个人大概都会经历孤独的时刻,这个时刻若是被人破坏,必然是感觉不舒服的。例如,当你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时,你向的家人、朋友找寻答案,而他们无法理解你的这种想法,家人说:“不要总是想些没用的,好好读你的书”;朋友说:“别想这些了,走,去玩儿吧”。在你对于人生的怀疑让你感到孤独时,这种孤独感却不被接纳,痛苦可想而知。我想他们也并不想伤害你,只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孤独,也许他们也曾有和你一样的怀疑,只是也被否定了,也就不敢再去谈论了,可是这种孤独感并不会因为不谈论就消失了。
二、做个特立独行大逆不道的人。
书中提到了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也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人,因为他们敢去追求孤独,这是与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所冲突的,所以他们是不被群体所接受的,但是他们却活出了自己,他们有孤独就去完成孤独,他们是圆满的。
说到情欲,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有的,然而我们不敢去谈论,因为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禁止的,从将《金瓶梅》等书列为禁书就知道了。然而情欲是不会因为被禁止就消失的,情欲孤独会悄悄的存在,只要你不去完成它,它就会一直存在,挠得你心痒痒。不过总是有勇敢的人,敢去谈论这孤独,去完成这孤独的,只是在中国这社会去探讨这情欲总是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坏人,不知廉耻的人,可是情欲它就存在于那儿呀,去忽视它反而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人不应该用道德去束缚这种孤独感,不去圆满它。
三,活出孤独感
我们对生活有怀疑的态度才会有孤独感,由此才会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所以作者说孤独是圆满的开始。而个体的独立性又体现在敢于跳脱大众的语言,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
想要活出孤独感,去圆满人生,大概就是要去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真实的想法,而不是被不完全正确的文化、道德所束缚。当然也不要故意去标新立异,你明明不是那样的人却装作是,这是无法完成自己真实的孤独感的。所以活出孤独感,大概就是活出真是的自己吧。
《孤独六讲》是蒋勋写的,我这里提到的仅仅是第一讲情欲孤独中的一些内容,可能还有好些内容我没有读懂,有兴趣可以看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