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 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被动是就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叙述句的主语和谓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施事者;另一种是,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受事者。例如: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苟子·修身》)

前一句主语“君子”是动词“役”的施事,这个句子是主动句;后一句主语“小人”是动词“役”的受事,这个句子是表示被动的句子。

表示被动的句子有的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在形式上没有区别,有的有区别。形式上没有区别的就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葡子·劝学》)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墨子·兼爱上》)

这三个例句,都是带能愿动词“可”作状语的叙述句,句法结构是相同的。但是,从意义上看,前两个例子是表示被动的句子,第三个例子是表示主动的句子。不过,带能愿动词“可'的叙述句往往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用副词“足”作状语的句子,也往往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例如: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 声音不足听於耳与? 便壁不足使令於前与?(《孟子·梁惠王上》)

“采色”“声音”“便”都是谓语动词的受事,三都是概念表示被动的句子。

有的名词主语直接加在动词谓语的前面,也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例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陆篮》)

“龙逢斩,比干剖”“兵挫地削”是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削减,是龙逢被夏桀斩杀,比干被纣王剖胸挖心。主语都是动作的受事,而不是施事。

由于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和主动句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此同一个作为动作受事的名词在前后句中可以作宾语,又可以作主语。例如: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露》)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

“兔”和“人”在中既作宾语,又作受事主语。总之,这种表示被动的方式,在形式上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表示被动的句式。这种被动的表示方式一直到现代汉语中还使用,例如“酒喝了”。不过,古代汉语中这种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更多一些,有的(例如“龙逢斩,比干剂”) 需要用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去理解、翻译,否则会发生误解。

(二)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被动句是指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是被动性质的句子,同主动句在形式上有区别的标志。现代汉语典型的被动句就是被字句,例如:“敌人被消灭了”,“闲难被我们克服了”被动句使用范围的广狭,在不同语言中或者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是不同的。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比西方某些语言少,而占代汉语又比现代汉语用得少。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被动句,西周金文中已经产生了被动句。例如:

医乍册参易金于辟厌。(《参尊》)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侯的史官叫零的被君侯赏赐了金(铜)。”主语“”是“易(赐) 金”的受事,“辟侯”是“赐”这一动作的施事。这是用“于”字介绍施事的被动句。改成主动句是:“辟侯易(赐) 乍册金”,史官委变成了间接宾语。西周金文中被动句还用得很少,春秋战国时代,被动句就用得相当普遍了,而且有多种形式。例如: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於人。(《苟子·荣辱》)

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雏人役。(《前子·仲尼》)

比干见剖箕子累。(《前子·成相》)

句中的“於”字、“为”字、“见”字都是帮助表示被动的形式标志,可以使被动句和主动句在句法结构上区分开来,都是先秦常用的被动句。此外,还有“为···..·所·.....”式、“见......於....."式和被字句等被动句的形式。

(三)用“於”字的被动句

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用介词“於”把行为的主动者引进来动词前面的主语就明显地具有了被动的性质。例如:

部克伤於矢,流血及屡。(《左传·案之战》)

[曰:“余病矣。”(同上)]

“邻克伤於矢”是个被动句,如果把“於矢”去掉,剩下“邵克伤”,“邻克”不是“伤”的施事,受伤对于邵克来说仍然是被动的,但被动的意思并不明显。对比“余病矣”,,“病”不是个人主动愿意的,而是外界原因造成的。但“余病矣”并不能认为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因为在汉语中,主语有时是无法分清是施事还是受事,而只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并且没有同“余病矣”相应的被动句或主动句。“伤”同“病”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病”没有主动、被动的区别,而“伤”却既可用于主动,又可用于被动。汉语中的及物动词,一般既可以表主动,也可以表被动。因此“邵克伤於矢”之所以成为被动句,首先是由于“伤”这个动词在句中本身是用于被动,再用“於”字引进广义的行为的主动者“矢”,于是被动的意义就明确了。再如: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孙子兵法·行军》)

“擒”本身用于被动,用介词“於”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构成被动句。如果去掉介词“於”整个句子就变成了主动旬,意思也完全相反了。又如:

闵王毁於五国,桓公劫於鲁庄。(《葡子·王制》)

妻与子皆养於我者也。(韩愈《坊者王承福传》)

然而兵破於陈涉,地夺於刘氏者,何也?(《汉书·贾山传》)

例一、例二去掉“於”字,句式都由被动句变成了主动句,意思也变得完全相反了。例三的“於”字不能去掉,因为“兵和“地”不能主动发出“破”或“夺”这种动作的,一般只能作为受事。

总之,这种用介词“於”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的被动句,大多可以去掉“於”字变成主动句。古人常常用这种方式构成主动和被动对比的句子。例如:

物物而不物於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汉书·项羽传》)

“物物”是“支配外物”的意思,第一个“物”字是名词用作动词,“支配”的意思;“不物於物”是“不被外物所支配”是一个被动句。“制人”和“制於人”是主动和被动的对立。用“於”字的被动句同现代汉语的被字句,都是用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但是“於”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作为补“被”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作为状语放在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动词的前面。比较:

穷者常制於人。(《苟子·荣辱》)

走投无路的人常常被别人支配。

同是作为被动句,现代汉语的被字句比古代汉语的於字句被动的意义更加明确。因为古代汉语中用“於”字的被动句形式结构跟表处所、时间的於字句完全相同。例如:

孔嘉聘於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比较:邵克伤於矢。)

“聘於齐”是在齐国聘问,“於齐”是处所补语,这是一个主动句。而与它句法结构完全相同的“邻克伤於矢”却是一个被动句。看来,古人是把行为动作的施事人物和施事的处所看成了同类性质的东西,运用了同一结构形式。用“于”字带处所补语的句法结构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常运用,而用“於”字的被动句是西周以后才有的,可以说用“於”字的被动句是由处所补语的形式类推发展出来的。

由于用“於”字的介宾结构,既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又可以表示被动,有时就可能发生混淆。例如:

及寡人之身,东败於齐,长子死焉;西丧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孟子·梁惠王上》)

这里三个用“於”字的介宾结构,到底是表示处所呢,还是表示被动?从辞句本身是很难断定的。必须考察历史事实,才知道“败於齐”不是在齐国打了败仗,而是在魏国 (即“梁”)被齐国打败了;“辱於楚”不是在楚国受到凌辱,而是在魏国被楚国打败,丢了八个城池;“丧地於秦七百里”更是被秦国夺走了七百里国土。三个句子都是表被动的於字句。

正因为“於”字句表被动不如被字句明确,后来就由被字句所取代了。(按:后来,王力先生和我都不再认为这种“於字句”是被动句,而认为是借用处所补语来引进施事者。王力先生叫做处所状语)

(四)用“为”字的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另一种常见的被动句,是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放在动词的前面,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

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囊》)

例一去掉介词“为”引进的主动者,变成“道术将裂”,主语仍是受事,但整个句子就不是被动句了,而只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例二的“为宋国”这个介宾结构不能去掉,去掉就不成话至少意义完全变了。可见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这种句子成为被动句的重要标志。这种被动句同现代汉语的被字句,结构形式和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受事主语 (名词) +介词结构 (作状语) +谓语动词。

这种被动句,受事主语往往可以省略。例如:

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上》)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

主语虽然没有出现,但句子的被动性质是很明显的。

“为”字的作用本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但是有时“为”字后面所引进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直接把“为”字放在动词的前面,仍然是被动句。例如: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起义》)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

“为”字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我们不能认为是省略了,而应该看作“为”字表被动的另一种方式。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为”字是介词,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为”字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例四的“为世用”引进了行为的主动者“为”是介词;“不为用”没有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虽然可以补上行为的主动者“世”,但不宜认作省略,而应该把“为”字看作表被动的助动词。

“为”字的意义很多,用作动词,有“成为”的意思,用作介词,还有“给”和“为了”的意思,因此“为”字是否表示被动,有时可能发生误解。例如:

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葡子·君道》)

例--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是一个被动句,但是也可能误解为“像我韩信也早已成为俘虏了”,,“为”就错当作动词了。例二的“民不为己用”,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老百姓不被我任用”;二是“老百姓不为我出力”。单从本句来看,两种理解都说得过去;但是下一句“不为已死”;不能理解成被动句只能理解成“不为我去死”;因此“民不为已用”也不能理解成被动句。例子中的两个“为”字,都应该念作 wei,不念作 wei。“为”字像“於”字一样,本身没有表被动的意思,只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并且还有好些别的用途,可能产生歧义,因此表被动的为字句,后来被“......为··..··所”式和被字句所取代o

(五)用“见”字的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第三种被动句是用“见”字放在动词的前面帮助表示被动。例如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汉书·燕刺王旦传》)

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汗;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苟子·非十二子》)

例一的“见疑”和“为戮”对举,在中“见”的作用同不进行为主动者的表被动的助动词“为”相同。例二是一个多重复句,“是以见放”是一个省略主语的表结果的分句,这是一个被动句,用助动词“见”帮助表示被动。例五六个“耻”字是不及物动用作意动,在中作语动词;“见”“见信”“见用”是作谓语动词“耻”的宾语,整个句子虽然不是被动句但这三个词组都是表示被动,是“被”“被信”“被用”的意思。

用“见”字的被动,同“为”字句、“於”字句不同它只能作助动词,帮助表示被动,而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因而后来被别的被动句所取代。

汉代以后,“见”字用在动词的前面,也有不表示被动的例如: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后汉书·吕布传》)

例一的“见背”等于说“相弃”,是表示死的委婉语,不表示被动的意思。例二的“卓几见杀”,不是说董卓几乎被杀,而是说董卓几乎要杀了他吕布,也不表示被动。现代汉语中的“见笑'“见怪”“见教”等就是保存了“见”字的这种用法,都不表示被动。

(六)“为·....·所”式和“见··..··於”式的被动句

於字句和为字句可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但有时被动意味不够明显;见字句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这三种句式在表示被动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又发展出“为····.·所”式和“见·....·於”式。例如;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剪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这种“为······所”式的被动,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被动句的意义比单用“为”字的被动句更加明确。“所”字可以看作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也有人称作表被动的助词。

“为·...··所”式的被动句,在先秦就已经有少数用例。例如: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整所食。(《庄盗》).

楚遂削弱,为秦所轻。(《战国策·秦策》)

敝邑为大国所患。(《吕氏春秋·审应览》)

汉代以后,“为··..··所”式大量使用,后来逐渐同被字句一起取代了於字句、为字句和见字句。唐代以后“为··..··所”式在口语中又逐渐衰亡下去了,但是在书面语中一直沿用到现在。例如:

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大多数人所不需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明清以来,颇为一部分人所爱重。(鲁迅《儒术》)

“为··...·所”式也像“为”字句一样,有时行为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例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三国志·魏书·武帝》)

“为”和“所”连用,虽然没有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动意义也比单用“为”字明确。

“见······於”式的被动句,是把见字句和於字句结合起来运用。用“见”字帮助表示被动,用“於”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於张仪。(《史记·楚世家》

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然而公不见信於人,私不见助於友。(韩愈《进学解》)

例一这个被动句用助动词“见”帮助表示被动,用介词“於”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二是个表假设关系的主从复句,后面一一个表结果的分句是一个用“见······於”式的被动句。例三的“见欺於王”是一个表被动的动补结构,作谓语动词“恐”的宾语“见·...··於”式的被动句在先秦、两汉是常用的一种句式,六朝以后在口语中逐渐衰亡,但在仿古的文言文中仍然经常采用。

(七) 被字句

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基本形式被字句,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出现。例如: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蠢》)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

兄因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

“被”字原是动词,是“遭受、蒙受”的意思,一、二两例的“被”字,动词性还比较强,还可以分析成谓语动词,可以不看成被动句。例三因为与“见疑”并举,“被”字的被动意义明显一些。例四的“被”字意思虚化得多,更应看成表示被动的助动词。

汉代“被”字句逐渐用得普遍,但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只是帮助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直到汉末才开始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被”作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尚书”。魏晋以后,“”字句越来越用得多,在口语里逐渐取代了其他几种被动句,就是在仿古的文言文中,也常常使用被字句。

课外作业

从下面的引文中指出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

(1)吾知其难为也,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丁解牛》)

(2) 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战国策·邹忌齐王纳》

(3) 今单于新困於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赛传》)

(4)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同上)

(5)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汉书·华佗》

(6)疑畏死而辞服於贼。(韩愈《张中承传后叙》)

(7)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

(8)不然,徒死贪更耳。(《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参考资料

王力:《汉语语法史》 第二十一章《被动式的产生及其发展》(商务印书馆,1989;又见《王力文集》第十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词序是汉语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 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词序是汉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手段,词语在句子中的...
    欧阳Latin阅读 3,283评论 0 2
  • 什么是语序? 语序是语言的顺序。一个句子里面,它的语法成分的前后次序,哪个成分在前面?哪些成分放中间,哪些在后面?...
    山石阁阅读 1,002评论 0 0
  • 什么是语序? 语序是语言的顺序。一个句子里面,它的语法成分的前后次序,哪个成分在前面?哪些成分放中间,哪些在后面?...
    山石阁阅读 2,404评论 0 2
  • 一、被动句: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 例如: 我打碎了一个杯子。(主动句) 那个杯子被我打碎了。(被动句) ...
    尊道贵德Layla阅读 2,646评论 2 7
  • 一、通假字 1.《孙权劝学》: ①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当涂:“涂”通“...
    语文郭大侠阅读 9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