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课后有同学找到我,跟我说:“你说的理科生不擅长写作,有失偏颇。”我承认确实。当时因为时间的缘故,我有两个前提没有说,一是我从小偏科的厉害,只爱数理化;二是厦门的小伙伴期盼我能加入他们,让厦门的写作营能尽快落地。正因为有后面的这个原因,才有了我思想上的搏斗。
其实在这三天的写作课上,我还是过得很奇妙的。这三天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发现写作有这么多玩法,第一次轻松地写诗,第一次觉得和孩子每天读读诗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第一次发现原来除了数据分析报告我还可以写点别的,虽然写的有点low。但是昨天晚上情绪还是有点低落,一方面觉得辜负了小伙伴的期盼;另一方面就是,计划了好几个月的目标,突然漂移了。
今天早晨,无意中看了三川老师写的“盘点了童书妈妈100000+文章,我想谈谈天赋自由”,突然为我的沮丧和迷茫点亮了一盏灯。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我的经历,从小热爱数学的我,大学读了经济,但是工作以后,依然是靠自己擅长的数学,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位置,在数据分析工作中难以自拔。但是两年前,考虑环境的收紧对孩子成长的限制,我离开了工作18年的税务局,举家从西北迁到了东南,这两年也陆续从事数据相关的工作,直到去年我女儿上学。在她上学之后,我开始正面面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一年级的期中考试要模拟三四次,期末考试模拟五六次;老师总是提醒我,你们家孩子题做得太少,题型见的太少;看图写话,要掌握几要素;刚学完拼音,老师就让他们写100字的日记……我仿佛看到我的孩子已经在生产标准配件的快速流水线上开始打磨,我开始焦虑,开始失眠。我在想我能不能给她找到一片或者是创造一片天地,让她能有自由释放的空间。我开始在厦门寻找,可能是来的时间太短,我没有找到。于是我就想给她创造,我来到了童书妈妈学了哲学营,又来上了写作课。在写作课上我发现了自己的短板,引发了我的思考和迷茫,今早看了三川老师的这篇文章才恍然明白,原来人这一生一直在寻找一个刚好可以盛放自己天赋的容器。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准备,在诸多事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去深入学习,不断地去试各种容器,总会遇见。容器在变,人也在变,谁知道未来呢?三川老师说不定明天就要开发一个大数据的写作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