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恰如园丁育花,应用爱与自由来浇灌每颗“种子”,打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静待花开。我和“爱因思坦”的故事,就要从园丁遇到那一颗棘手的小种子,开始说起……
关“爱”——从相信和接纳开始
一年级入学不久,我们班的“显眼包”小博就以各种“出彩”的方式成了班级的“明星”。体育课上的“小神仙”,课间休息的“大喇叭”,值日活动的“捣蛋鬼”……简直就是个“全能才子”。
放学观鱼——捞鱼玩水,掰断假山;
课间玩耍——拉断电闸,全校静音;
饭后散步——见蛇抓蛇,高空抛物;
为什么他会这样,且“显眼包”程度一路疾驰?我相信一定是有原因的,作为班主任,我应当主动接纳他,包容他,走近他,了解他,找到破局关键,让他按照适合的节奏成长,慢慢闪耀自己的光芒。
溯“因”——用细心和耐心观察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博,我主动打电话与小博的父母沟通。小博的妈妈苦恼地说:“小博好奇心比较旺盛,专注度又很不够,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也经常让自己和伙伴受伤。我们很希望他能和同学们好好相处,但确实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他做了错事,我们就是简单粗暴地批评他惩罚他,其实我们心里也很不好受。”我安抚了家长的焦虑,表示会和她一起想办法帮助小博尽快调整状态适应小学生身份。
我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小博的上课表现,并找来几位小博周边的同学,询问他们小博“显眼包”的具体情况。了解过后我发现,任课老师和同学们对小博的认识都比较负面;小博对提醒和劝告也存在认知偏差,消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