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级教师的69条教学建议。张正耀。
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
阅读文本就是阅读信息,阅读文本的过程是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获得审美体验。
木心说,任何流传的信仰以误解始成。要不求甚解得去解,不求甚解就是一种解,要包涵、圆融的看。过于追求精确,必然会形成偏差和错误。
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俄国作家蒲宁说,我们缺少领悟和见闻,而幸福只给予能领悟的人们。
要牢记鲁迅的警告,对一切知识与结论,不能只是“同意”(支持与拥护县城的说法),然后“解释”(从知识层面阐释其“正确性”),再接着“宣传”(照本宣科),最后“做戏”,(通过教学活动证明连自己也不相信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诗意的课堂)“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于不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宋,张载)
洪宗礼说,教师要有修炼艺术化教学语言的恒心。
我们要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有致的语速,长短不一的语句,运用富有感染力,鼓动性幽默感的语言,打动吸引俘虏并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动,激愤向上。
真正意义上的训练是引导学生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交朋友,成知己,和语言文字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会文字,竟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清静语言沉潜其中,品味咀嚼,把语言中所蕴藏的生活景象,所蕴含的人生经验,激活为学生的体验。
用故事法教学可以让我们认清叙事性文本的本质特点。“他可以对人生真实,却未必是出自人生的真实。”(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毛虫要说明它是怎么走路的,就不会走路了。”(西谚)
《最后一课》“这是谁的最后一颗?最后一课与平时的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你从这最后一课中读到了什么?”
教师的底子不厚,理工不实,底蕴不深,教学的底气也就不足。
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未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对文本的精准解读,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收集整理文本信息,认识文本所表现的生活事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精神陶冶和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对他人真正的爱,只有舍弃自我才能实现。
让文本自己说话,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用问题串起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把内容理解,知识讲解能力培养,通过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基本把握,和读者的人生体验,阅读视角,共同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读书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具体的要求,讨论要有具体的问题和充分的时间,并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了解和调控,回答问题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言,不是为了直接去找所谓的答案。
比较阅读是不少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陈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觉文章的运势,没有一点含糊,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
叶圣陶谈诗歌教学时,曾把阅读感受作为教学的重点,他认为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需求,阅读心理。
叶圣陶说,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集会而有所得,那踌躇满志与作者完成一篇作品的时候不相上下,这就是欣赏,这就是有了欣赏的能力,而所谓体会;又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再求其综合;体会也绝不是冥心盲索、信口乱说的事,这种能力的培植全在随时的指点与诱导。
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无误的,这是教学的底线要求。
叶圣陶曾经指出,语法修辞法作文法,思想方法,都不做孤立的教学,孤立的教学,突然研讨一些死知识,劳而少功,必须就实际的听说阅读之中相机提出教材。
洪宗礼说,语文知识只有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牢固扎实灵活的掌握。
课堂总结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所学习内容的归纳概括与提炼。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基点和归宿,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钟启泉)
课堂总结顾名思义,应是对整堂课的总结,他要建立在整堂课的内容之上,要与教学目标实现无缝对接,而不能游离于其外,画蛇添足或旁逸斜出,都会使得对构思精巧浑然一体的课堂的追求成为泡影。
要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向广度挺进,向高度攀升。
对文本形式的比较阅读,应该体现在同志文本之间进行,即学了一首古诗就列举出另一首同类的古诗进行比较,学了一篇小说,就拿运用相同表现手法的小说进行比较,而不能进行跨文本体式的比较,否则比较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怀特海说,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
课堂训练的主要目的,一是掌握工具,二是发展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之,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要追求提问设计的高层境界:要减少提问,增加活动,要大量减少讯问多设计学生的训练活动。
主问题设计,围绕主问题设计具体的学习内容,组织有阶段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为了使对主问题的研讨得以顺利进行,还必须有一些辅助性问题,铺垫性问题阶梯性问题来支撑,使课堂学习能够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教语文就是教语言。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如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遥,却又视之如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当他出现时其他的人甚至都不愿稍稍侧身示意,当他讲话时无人回应,也无人在意他的任何举止。(身份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