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过程的历史积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落脚点,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抓手。班级文化——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却深深地刻在了每个老师的心中,那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怎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除了老师的认真备课之外,还需要一种和谐、温暖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还有一种团结、有凝聚力的班级文化,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在这种氛围下,同学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呈现出了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无论从情境的创设,还是心理的构建,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激发了学生的智慧,营造了一个充满个性的班级文化氛围。在创建一个班级、一间教室时,要有自己的任务、理想、象征标记、一系列文化符号。正如海子所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无论叫什么名字,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它通过灵魂碰撞产生的温暖。
课堂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鲜活的,班级文化在这里流淌,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班级文化是有温度的,教室是学生的另一的家,我希望它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环境,并能展现孩子的性格。班风其实是班级的气场,它的形成既要靠老师自己的努力,又要靠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其实,身为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会说很多夸赞学生的话,班主任的事情过于繁重,很容易忘记。但是每当我想起来,我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坚定一个信念“我是最棒的班级,最棒的学生!”我在班级墙上设置了一道夸夸墙,分为两个部分:学习板块和品德板块。在学习上获得荣誉,或在品德上表现出色的学生,都可以被写在彩色的夸夸条上,然后将夸夸条贴到夸夸墙上,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每周一次的班会,每月一次的考试,只要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赏。还可以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读书报等,张贴在班墙上,很多孩子都会很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作品,而认真的孩子们也的确有了很大的收获,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鼓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把教室变成了他们的知识殿堂、学习乐园和成长摇篮。墙壁文化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更好地起到“环境要素”带来的教育功能。这就是利用了班集体文化的外部形象,也就是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影响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赞扬,从而实现他们自我的自律和自教。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为自己是这样一所学校的一员而高兴,为自己拥有这样一所学校而骄傲。
在教育日趋内卷,社会上充斥着“教育焦虑”的今天,我们都已经深陷其中。能在温馨的教室中学习和成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幸福,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运。家校合作,怎么合作,必须要多做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不能期望家长们都是教育专家、教学能手,拥有多么系统的知识,但是孩子们就是父母的复制品,而青少年叛逆的问题屡见不鲜,也证明了父母需要一种直观、明了、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如将父母们吸纳到学校中,统一思想,共同行动。同时,在班级的管理中,也应起到积极正面的教育作用。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形,比如,孩子们需要暗示、反馈,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特别需要思考和实践的是,应该用一种友善的态度去回应一个问题,即便是一个“不”字,它也会带来积极的,更好的结果。
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关系是是否“解放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该让他们成为一个机械的学习工具,而应该成为充满生气、生机勃勃、懂得生活和热情的人。一个班班级文化的成功与失败,也是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尖一笔一画描绘出来的,用剪刀一刀一刀剪出来的,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一滴一滴的换来的。然而,在这些孩子的背后,是支持他们的家长和积极配合的老师。老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让这间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诉说着班级的精神。魏书生曾这样说:“当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全新的、令人着迷的领域,你会在这里找到很多困扰你的问题的答案。”要想开启学生们的心扉,就得用“爱心”这把钥匙来开启。高尔基曾经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看着班级一天天的改变,我不禁感慨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班主任的工作质量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关系,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营造一个温暖、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健康的班级文化,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专注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力争把班级培养的越来越好。